本文来自于”湘江数评“公众号,作者老杨,经作者本人同意授权后发布
数字化转型建设做了这么多年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惑着企业,那就是数字化究竟做的怎么样?应用的程度如何?如何评估?对于大部分的传统企业而言一般都是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来体现,但往往存在着片面性与应付性,而如何制定考评标准,企业由于数字化专业能力的缺乏往往空有心而力不足。市面上虽然有一些第三方的考评标准,但都是为某个特定的领域而设定,为了通过某项特定的资质考核而制定,而企业也是为了应付考核来制作相关配套的资料,缺乏普适性的同时应付的成分多于实际应用,一般情况下企业通过了考核也就没有然后了。所以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现状,识别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就能帮助企业弄清楚自己的数字化身处何方、该往何处,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数字化成功转型的概率。
那么企业如何来制定符合自身管理特色的数字化成熟度模型?
首先要解决考评依据与参考标准的问题。
2023年11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第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根据公告,GB/T43439-2023《信息技术服务 数字化转型 成熟度模型与评估》国家标准将于2024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是第一部适用于各个行业和组织类型的、以信息技术服务为依托的数字化转型国家标准。其面向各个行业的组织数字化转型需求,对于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相关支撑性服务的参考架构、工作内容和成熟度阶段划分等进行规范,帮助组织在标准引领下,清晰数字化转型方向、路径和内容等,并结合组织实际情况设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工作计划和目标,有利于加快组织数字化转型的高效、稳步推进。
第二,解决如何制定标准的问题。
大部分的传统企业在制定相关数字化标准的问题上大都喜欢“拿来主义”,不以企业的实际情况而生搬硬套,最后参照相关标准考核下来后发现相距甚远,信息部门的价值自然也难以体现,还成功的把自己绕进了“坑里”,导致年终绩效考核成绩很难看,所以企业的数字化成熟度标准必须以自身情况为基础来制定,且必须是阶段性的、循序渐进的。
在GB/T43439-2023《信息技术服务 数字化转型 成熟度模型与评估》文件中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等级分为五个等级,自低向高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适用于根据组织现状和业务目标明确转型工作所要达成的成熟度等级目标,并根据目标等级的分级特征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转型工作路径和各细项目标,具体如下图:
这一文件中还详细的注明了用于开展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的能力域或能力子域,共包含:组织、技术、数据、资源、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生产、数字化服务七大能力域,每个能力域又包含若干能力子域合计29项,如下图所示:
在这29项子域里又分别按1-5等级进行了相关标准的内容阐述,例如针对企业数字化组织的成熟度标准评估共有四大能力域分别是:组织建设、转型战略、流程管理、变革管理,从以上四个层面对组织的成熟度进行评估,详见下图:
在组织建设这一子域里,又按五个等级进行了相关评估,(如下图所示),企业可以参考此内容来制定自身的成熟度标准。比如在该文件内对于数字化组织建设成熟度一级的标准很简单就是首先要解决专业数字化人员有无的问题、数字化意识有无的问题、必须具备专业数字化人才的识别能力;而对于数字化组织建设成熟度五级的要求明显要比一级高且专业很多,已经上升到了生态的层面,比如文件要求企业的数字化组织必须有评价及优化机制、根据战略灵活适时调整岗位及组织结构、还必须成立专家团队来支撑生态体系建设与发展。
从以上不难看出随着企业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其组织能力也是不断成长与完善的,所以说企业的数字化成熟度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不断完善的过程,是随着企业战略而不断调整、修正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企业制定自身的数字化成熟度标准一定要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动态性、可落地性。
第三,应注意的问题:
1. 结合现有标准进行优化而非照抄;
2. 必须符合企业数字化发展现状;
3. 标准的制定必须是动态的;
4. 必须要融合业务共同制定;
5. 必须与相关部门及领导达成共识;
6. 必须与相关激励体系相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模型及评估从另一方面直接反映了企业了的运营管理能力,当前大部分的传统企业虽然一直在做数字化,但其实大都将数字化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从意识上、战略上、组织上、文化上等各方面上未将数字化进行体系化进行建设,如果企业的管理都是草台班子那就别指望数字化会成熟,更不会有度量的标准。所以企业一把手及高层对数字化的认知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