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鲍尔默维新运动:引领微软重拾霸业

  然而,不知是奥兹向鲍尔默妥协的结果,还是奥兹和鲍尔默已达成默契,Azure有着明显的微软式产品烙印。

  与竞争对手不同,Azure进一步传递了微软的理念:在与客户端软件配合的情况下,云计算服务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例如,微软已经在Azure API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个名为Live Mesh的应用,该服务能够将云与客户端电脑中的文件进行同步。简单来说,微软的战略就是为用户提供与谷歌云计算服务相同的益处,但又不强迫用户放弃他们已经习惯的传统流程、做法以及所使用的软件。谷歌认为网络浏览器最终将完全成为客户端,所有数据都会储存在云中;而鲍尔默认为微软依然有机会来充实和加强传统的桌面软件,并且提供服务。

  其实,这种区别在Office WebApps和Docs的对比中也十分明显。

  硅谷资深观察家,Info World作者Neil McAllister认为,谷歌将浏览器视为各类软件的最终客户端用户界面,并将云视为所有数据的最终储存地;而鲍尔默和奥兹则认为微软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推出相应的服务,改进传统桌面软件。谷歌希望将简单的客户端与强大的应用服务相匹配,鲍尔默和奥兹则希望将丰富的客户端应用与简单的服务相配合。他认为,微软并不想在谷歌的“主场”击败谷歌,但鲍尔默却希望让谷歌明白,软件市场以前是微软的地盘,以后仍将属于微软。

  实际上,奥兹创立的“软件+服务”的战略概念,本身就与其他各方有明显区别。

  根据微软CTO办公室成员Donald Ferguson的解释,“软件+服务”是一把“IT大伞”,综合了很多IT现有的技术和理论,包括: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 应用即服务 (AaaS)。

  一业内人士认为,微软“软件+服务”战略的推出,意味着微软既没有执著于IBM等的SOA路径,也没有冷落Salesforce.com等的SaaS模式,而是希望在两条道路中都分得一杯羹——既保持现有的收入,又能在未来的主流应用上“插上一脚”。这是鲍尔默一个意味深长,却又雄心勃勃的战略布局。

  无论如何,现在定论云端胜负为时尚早。奥兹的未竟事业有待鲍尔默继续发扬光大。

  Kuppinger Cole公司的高级分析师Felix Gaehtgens说: “微软对Azure 服务平台采取的仍是众所周知的后来居上模式。很明显,作为后来者的微软必须吸引开发人员积极使用这个新平台,并且尽快开发出让Azure 大获成功所需的‘杀手级应用’,这样才能后来居上。”显然杀手级应用的希望寄托在了前端工具上,比如Windows 8和WP7之上。

  “商业智能、分析、协同办公——我认为所有这些充满市场机遇的创新领域,都可以为我们所用。”鲍尔默对《商业价值》说。

  从集体转向到分散突围

  尽管鲍尔默维新取得了成效,但微软仍然面临十分紧迫的挑战局面。

  一方面,个人产品上,谷歌一直在为互联网用户构建一个不需要Windows的世界而努力,而苹果的移动终端令后进者微软压力巨大;另外一方面,企业级服务上,IBM和甲骨文比过去更强大,前者通过建立中间件平台,试图削弱操作系统的影响力;后者则在过去几年里吞下几乎所有和微软在商业软件市场上竞争的公司,并消化良好。

  而微软有着比竞争对手们多得多的产品线。登录微软产品网页的用户,几乎都不能一一辨别出微软的产品究竟作为何用。

  但客观条件决定了鲍尔默必须能对形势做出快速判断、抉择,并相应地改变微软的企业文化。而具体到微软产品战略,便是由集体转向到分散突围。实际上,深受“大公司病”困扰的鲍尔默已经从2009年开始执行这一新的微软戒律。Bing便是这种思路转变的非常好的案例。

  首先,Bing一改微软裙带发展的思路,与MSN部门逐渐分离开来,专注于增进搜索服务体验。并且在Bing发布之时,其地图的一些浏览体验必须通过Silverlight来实现。2009年,微软高级副总裁Bob Muglia还在各种场合为Silverlight宣传,称其将作为和Adobe Flash一样的富媒体标准。但当参会者在2010年PDC大会上问及为何微软弱化Silverlight宣传时,Bob Muglia的回答却让人吃惊:“Silverlight已经是为Windows Phone打造的平台,我们的战略改变了。”

  2011年6月末,微软发布了其SkyDrive云存储服务的最新升级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该服务的绝大多数功能已放弃对微软自家视频技术Silverlight的支持,转向支持HTML5技术标准。鉴于HTML5已经是包括iOS在内的所有系统平台支持的标准,微软此举可谓顺应潮流。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