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i殇:始“乱”终弃 跳舞的大象不带PC

  记者手记

  战略的时间纬度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都死了。”

  这是经济学家凯恩斯说的一句话。他认为世界本质上是可感知但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或者说世界在某个短暂的时期可以看做是确定的,但从长期来看是不确定的。

  如此看来,一旦加进时间坐标,企业战略管理在变得清晰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游移。

  如果以本文提到的IBM PC 30年发展史来看,IBM PC发展战略无疑是失败了,其败因有三点:首先,错失PC发展先机,让苹果领先,虽然后来IBM以其实力后发制人,扳回此局;其次,它错失了对CPU的控制权;最后,IBM丢掉了对操作系统的领导权。

  而从二战后IBM 60多年的IT业务发展史看,IBM PC发展规划是其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战术部分,所以,我们看到IBM几次努力将PC业务纳入到公司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只不过,新生的PC部门桀骜不驯,其游戏规则和IBM的既有体系格格不入,IBM PC部门最辉煌的时刻,恰恰是与其母体分割得最清晰的时候,即Don Estridge主政IBM PC时期。

  在大卫·凯琴和艾伦·伊斯纳合著的《战略:基于全球化和企业道德的思考》一书中提到,好的战略应该让企业能“在公司内不同业务部门之间转移积累技能与经验。如果实施得好,这能带来可以长时间保持的优势。公司也可以获得各业务部门之间活动共享而产生的协同效应。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共用生产设备、销售渠道、销售团队等价值创造活动。”如果一个部门不能与其他部门产生协同效应,从战略的角度来说,是无益的。

  所以,IBM前董事长兼CEO郭士纳努力整合IBM既有的资源,力图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于是IBM在1995年提出“e-Business”,在2002年提出“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在2009年开始提出“智慧地球”。在这些一脉相承的规划中,对于IBM而言,PC的重要性日渐降低。在当今的互联时代,PC确实已演化成众多接入终端中的一种。

  所以,大象舍弃了PC。

  编者的话

  “新闻是易碎品,但要把它当成艺术品去雕琢。”梅尔文·门彻这样说过。除了当时记者的精深叙述外,还有一个外在的雕琢力量——时间。

  在记录20世纪中期以来信息化变革浪潮的浩瀚文字中,有一些特质在熠熠闪亮,这些亮点不一定总是成功的荣耀,一些走过的弯路、失败的技术和品牌,同样是人类发展史上光辉的实践。记录他们一闪而过的瞬间,是本专栏开设的初衷。

  让我们在这里重温历史,汲取经验。(姜洪军)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