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频道

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期间的那些省钱之道

 本文来自于”湘江数评“公众号,作者老杨,经作者本人同意授权后发布

当前谈到数字化转型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投入成本是多少?要花多少钱?所以信息部门成为企业内第一大成本部门也不意外,做数字化项目节省资金投入无可厚非,特别是在当前降本增效的模式下,但问题就在于节省要合理而不是给后期“挖坑”,今天老杨就来总结一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中那些所谓的“省钱”之道。

第一,系统越便宜越好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卖的永远比买的精,这句话一点不假,同样适用于数字化项目选型采购环节。说个真实的案例吧,某集团型企业产业众多,在OA产品的选型上产生分歧,原因竟然是主导这次选型建设的A公司认为满足自己公司需求即可,无需考虑集团其他分属公司的应用,从成本考虑采购一套几万元的OA产品即可;但信息部门认为从业务管控角度讲企业领导都同时在几个分子公司兼任职位,而分子公司之间都有业务往来关系,且非常紧密,需采购集团管控型产品,虽然价格贵一点(近20W),但可以解决整个集团的管理协同问题,最终A公司忽略了信息部门的意见,采购了仅满足公司级管控的OA软件,结果系统上线以后,其余的分子公司纷纷效仿购买自己的OA系统,各系统之间数据不通,搞的相关业务部门每天重复录入数据,相关领导每天需要登录不同的系统来完成审批,最后集团领导决定重新引进集团管控型系统,废掉所有分子公司自行采购的OA系统。

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一开始看似分子公司省钱了,但几个分子公司的系统建设成本核算下来远远要高于一个集团管控型系统,但后来又废掉了分子公司的系统,这一建一拆无形中造成了大量的数字化建设成本浪费,这些现象在一些集团企业中比较常见,主要体现了两个问题:

1.自扫门前雪的思想作祟;

2.缺乏集团信息化的规划能力;

3.缺乏集团数字化管控能力;

因此对于集团化的企业而言,由于缺乏统一的数字化管控能力,各分子公司、业务部门自行采购系统有时看似价格很低,暂时省钱了,但从产品功能上要么缺失要么冗余、缺乏专业性、烂尾的概率较高,存在较大的数字化成本浪费。

第二,最低价中标

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选型环节大部分企业均采用招标模式,多家竞标,体现了公平与公正,同时也可以利用各个软件公司的竞争关系降低系统的建设成本,比较常见的就是最低价中标。在大部分的传统企业中,采购部门具有选择权,信息部门只有建议权,但这种建议权在成本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最低价中标看似企业降低了数字化的建设成本,但要知道的是“卖的永远比买的精”,随便在某一方面做点文章,可能就是以后的“大坑”,企业将付出更多的建设成本,比如:在系统用户数方面,一些软件系统对于用户数是有限制的,超过规定的用户数就要额外采购,如果企业仅仅为了控制当时的建设成本将用户数量压的很低,很可能造成系统上线运行一段时候系统用户严重不足,后期又不得不大量采购,仅此一项有能造成大量的成本浪费,但如果在商务谈判中一开始就要求软件公司以并发用户的方式签约,这将完全杜绝这一问题,但如果软件公司玩一个文字游戏,而采购人员又不懂这些专业术语,那么看似一时的成本降低实则是日后的“巨坑”。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有时候商务人员想当然的认为某某功能无用,砍掉,这样一来二去就砍掉了一些系统模块,自然也降低了一部分“可观”的成本,显示了自己在商务谈判中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某些模块之间的数据是存在极强的关联性的,会导致某些系统场景难以实现,如果企业前期在商务谈判中没有对后期采购模块的价格进行限定,那么后期可能被软件公司漫开要价,导致数字化成本直线上升,只顾卡当前的建设成本,而忽视后期成本的约束是大部分传统企业在数字化建设商务阶段最常见的问题。

所以不难看出,最低价中标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需慎重,尤其是不懂数字化技术的商务部门很容易掉进软件公司的“文字游戏”中,同时最便宜的系统可能并不是最适合企业的,还是要以需求为中心,技术与业务融合来进行选型,勿贪图一时的“降本”,极有可能变成日后的“增笑”。

第三,狂压实施费用

当前大部分的软件公司数字化项目的成本核算模式为:产品费用+实施费用,实施费用是按人天进行核算的,在商务谈判阶段,大部分的企业商务人员一般都会压低实施费用,或者人天费用,这一做法从降低数字化成本的角度来说来说无可厚非,但如果压的过低极有可能自己给自己挖坑,比如本来软件公司要派专家级实施人员入场的,结果实施费用过低,为了节省实施成本,可能就派普通实施工程师入场了,严重影响实施效果,导致项目迟迟难以上线、应用,最后吃亏的还是企业自己。

所以企业要搞清楚的是哪些环节的数字化成本可省,哪些是不可省,需要丰富的专业经验来做出判断,实施是企业数字化建设最重要的环节,软件公司项目经理、实施工程师的行业深度及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系统建设的成败。

第四,节省几台服务器费用

众所周知,数字化系统是需要部署在服务器环境之中的,为了数据安全标准做法是系统与数据库分开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之中,这就需要两台甚至多台服务器支持,也意味着成本支出,但某些传统企业为了降低服务器投入,将系统与数据库部署在同一服务器之中,甚至将多个应用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之中,看似降低了购买几台服务器的费用,但却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一但服务器中毒,特别是中了勒索病毒,那么部署在该服务器内的所有应用系统与数据库数据将荡然无存,企业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因此企业在数字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拥有数据安全意识,不能为了省小钱而为数据安全埋下巨大的隐患。

第五,停止售后运维费用投入

数字化系统上线之后随之将进入运维期,软件公司通常将提供一年的免费运维期,过后将提供有偿服务即售后费用,但此时矛盾的是由于系统运维量较低,一些企业认为没有必要再投入该费用,或者由本企业的信息部门承担此工作。但实际的问题就在于信息部门的运维与软件公司的运维是有本质区别的,信息部门更侧重于功能性维护,而软件公司更侧重于技术层面,比如接口的提供、常见技术故障的处理等,如果企业一旦停止售后费用的缴纳,当遇到技术问题时,很多情况下软件公司是不予处理的,但也有可能碍于情面勉强处理,而一些大厂责需要企业补缴所有的售后费用后才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工作,所以这个售后运维费用企业是不可节省的。

第六,砍掉或者优化信息部门

在当前降本增效的模式下企业为了生存大都开启了“优化”模式,由于数字化价值贡献不明显信息部门首当其冲,轻则优化部门成员,重则砍掉信息部门,看似人力成本降低了不少,但由于数字化建设工作特殊性及专业性,有些工作岗位是难以合并的,这就极易导致裁掉了技术的大动脉,将降本增效做成了“降本增笑”,比如最简单的IT运维,很多企业领导认为可以给外包做,但问题就恰恰在于外包工作响应的及时性及服务能力,同时有些工作为了数据安全是不能给外包的,因此企业裁信息部门需要慎重考虑。

正如某企业CIO所言“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中,凡不是从全局视角的省钱,都是后面费钱”,因此企业需要的是不仅是专业能力,更需要有全局观,降低数字化成本无可厚非,但决不能为了过于节省成本而为后期挖坑。要知道的是企业数字化建设时间即成本、反复即成本。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