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App Store生存法则:iOS开发者经验分享

  新年感言:大众与小众

  在第8篇里,一些朋友在讨论团队和个人的优势和劣势。有一个要点,就是说,如果你(或团队)的创意做成功了,很容易被大公司山寨。在这一点上,反而个人更灵活。所以这一篇要从这一点谈开去。前面几篇谈过要做精,这一篇要谈在哪一方面做精。

  先说明,我不是搞游戏的。对我来说,游戏和应用是两个行业。隔行如隔山,不敢评价。不过我对应用的东西搞得多了,从每份3万美元的专业软件(可以说没有那个软件,大家今天的生活会很不一样),到每份OEM挣25美分的;从PC,Mac到iPhone。所以这方面我是敢说话的。

  如果要创业,先要有个目标。你是想赚一票就走?想要长久入账?想做到一定程度卖掉?

  做其它行业,一般的就会想做长久,有稳定收入,而且压力不会过大。做软件业的,我们听到的都是做大事业的故事,想的是从一个人(或几个人)做成百渡,上市,变亿万富翁。

  实际上,现实远远不是这样。即使是VC投资的,也是绝大多数失败。而成功的,也很少说以上市为出路。很多都是卖给大公司。这里先讲明,卖公司不是一个不成功的表示。很多人做IT公司的最开始定的最终目的就是卖,而且绝大多数的“成功”创业者的终点也都是卖掉。当然也有搞不下去被迫卖的。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你有一个小团队,做出了一个大众市场接受的产品或者服务,肯定会受到大公司的注意。如果有大公司加入正面竞争,多半迟早会败得很惨。所以最好早点卖给大公司,双方都有利。

  那么,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做IT业创业的,就不可能做长久吗?

  错。这一篇的题目是大众与小众。大家在各种报道中看到的都是极端成功的例子。要做极端,就要做大众产品。要想要VC投资,前提是要盯大众市场。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服务小众市场的业者优哉游哉,在他们的领域垄断市场,又丝毫不怕有大公司的竞争。

  举个例子。我在大学做的毕业项目是为一个公司重做“市场调查”软件。有一个同学在那个公司做事,所以知道些内部资料。所谓“市场调查”,实际上是每年竞选的时候的选民民意调查,所以有些政治上的专业性,软件也因此而内部写的。老板只做民主党生意。一个办公室里只有三四个人。一年的营业额为75万美元(90年初),办公室租金加员工工资不应该超过十五万(那个时候,年薪三万算不错的了)。电话调查是其它公司来做(费用是最终用户出),他这个公司只是最终把数据用软件整理出来,打印报表。老板一年只有快到竞选期的时候来办公室坐坐,平时根本看不见人。

  这个公司的根本还是软件,但是老板一定不会说自己是软件业的。这个领域,没有任何的大公司会有兴趣,而壁垒(这个包括人脉)使得新的竞争对手很难进入。一个公司,完全可以十几或几十年的持续下去,也不需要太多的更新。

  个人有个人可以掌控的市场。小团队有小团队可以掌控的市场。如果你超出自己所能掌控的范围,迟早会遇见无法抵抗的竞争。但是,如果你的市场选择得好,和你团队的规模相符,对大公司是鸡肋,而对个人或更小的团队来说门槛又太高,你完全可以在有限的小众市场区得垄断的机会。所以说”没有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

  还有一点,大家所听说的,被报道的公司和团队都是做大众产品的。他们会有意识的PR,想办法上新闻,而且会尽量显示自己的成功。一方面是帮助产品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可以找到有兴趣的买家。而服务小众市场的公司一定很低调,一般不会接触媒体,即使被报道,也不会透露收入情况。

  再随便个些例子。CC就是小众网站。新浪绝对不会对这个小众市场感兴趣。而也不可能再会出现一个针对中国iPhone开发者的网站来和CC竞争。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