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App Store生存法则:iOS开发者经验分享

  中国市场攻略:盗版篇

  谈到中国市场,就必须对盗版有个研究。我下面写的不是从业者或者消费者的角度,而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盗版,以及预计国家决策方面的变化。我们不谈女人买的包,只谈知识产权。主要的盗版有PC软件,游戏机软件,音乐,影视和书。

  在90年代底,中国人的收入还很低。电脑在那个时候还算奢侈品。相对来说,软件的价格是高得离谱。对盗版PC软件的默许是中国电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说,如果没有盗版软件,就没有联想等国内知名的电脑企业。另外,软件的盗版养活了一大批的装机者。同样,对影视DVD盗版的默许是对国产影视硬件(电视,DVD机)产业的支持。可以说功不可没。几乎一两年时间,DVD机就到了各家各户。DVD的盗版也养活了不少小商小贩。但是必须要认识到,盗版是利益的转移。对于一个产业链来说,需要内容提供者(软件公司,影视公司,作家,音乐家等)和渠道,最终到消费者。盗版的效果是把内容源头的利益无偿的供给渠道。在这里利益转移的过程中,会对经济的架构产生影响。

  至少在初期,盗版软件和影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正的,因为被盗的是国外的软件企业和影视企业。利益从他们的手中转到了国内的下层民众,同时支持了国内的硬件厂商。但是,从长远来看,负面效果也不可低估。比如说,我们IT业发展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国际上能打得出牌子的软件企业。同时,就是我的圈子,就知道四家美国公司,在美国只是一个壳,全部的技术都放在国内做。这表明,我们在技术能力上不比国外差,但是因为国内软件环境(主要是盗版),只能给国外公司打工。国内

  的影视界也是如此。这么大的市场,但应该说大多是低成本的劣质作品。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如果盗版猖獗,都会对内容源头产生抑制作用。软件是最典型的例子。音乐也不例外。十年前被盗版的主要是港台歌手,最后结果是国内的音乐界停滞不前。90年代还有中国的原创摇滚。现在这些人大多另谋生路。除了炒出来的但毫无原创精神的超女,中国音乐界能拿得出手的有几个人?

  游戏机游戏的盗版更加对国内的产业毫无帮助。最后得益的是索尼和任天堂。中国的盗版者只能赚些小钱。但同时,国内有技术可以做自己的游戏机硬件平台,但是没有人敢。这种盗版实际上对索尼和任天堂是个保护。国家在对盗版DVD的打击方面的力度有些加强。实际上就是在美国,大家看影碟主要是租而不是买。现在的发展方向是网上视频。这一方面我比较乐观。因为网流的成本,一个视频网站不可能永远免费,所以未来一定是付费观看,或者像IPTV里点播。所以影视界现在有复苏的迹象。

  即使仅仅是要扶持几个国内著名的视频网站,国家也会继续打击盗版DVD,而且支持这些网站像付费观看授权影视转型。书业的盗版本来也需要出实体印刷书。盗版的纸张和印刷质量差,而且错字和乱章多,所以并不过分。现在转入电子书时代。随便什么书,都可以网上找到,因为读书还是手上拿着的好,所以虽然有影响,出版业还可以过得去。但是今后几年是掌上电脑,手机,和电子书硬件的时代。在iPhone或iPad上读电子书甚至比实体书更舒服。如果继续容忍电子书的盗版,会对国内的出版业和文学界有致命打击。

  我可以预测,如此下去,文学界会布软件业和音乐界的后尘。

  所有这些都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盗版。中心思想就是盗版在某一阶段是经济增长的一个要素,但是如果长期允许,会造成源头干涸而对经济和文化产生抑制作用。

  所以,我认为有关知识产权的政策会渐渐改变,保护的力度会增加。我曾经读到过(好像是创业家杂志),App Store在中国的销售额为全世界的0.N%,而10%的利润是中国开发者的。我在第二篇里面讲到过机会成本。根据那里面的逻辑,我认为这个比例还会增加。这个时候,打击盗版是保护国内开发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国外开发者。另外,苹果每一次升级,破解都越来越困难。国家政策和苹果技术的双重挤压会使得app盗版越来越难。另外99美分相对大多数的小资并不算过分。综合所有的因素,我对国内的市场的前景是看好的。

  但是大家要注意,不要自己盗版。现在很多产权所有者还对App Store不了解不重视,但是一旦这个产业起飞,可以想像各种传媒的报道。到时候大家都会要分一杯羹。那个时候如果你用了盗版的内容或者商标,后悔也来不及。

  这一篇放在正篇之后。孙子兵法说,“以正和,以奇胜”。盗版奇正都不算。因为没有可持续性,所以不可能胜。我把它归类于“自杀性攻击”。下一篇会讨论些另类的商业模式。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