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需求整理困难
BI是一款面向公司中、高层领导的分析管理工具,它的需求自然而然地要来自已公司的中、高层领导。这部分人群,他们不但要掌握公司内部的各项信息,比如各项指标是否达成,公司营运是否良好,是否需要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等;他们还要关注公司以外的各项信息,比如:整个国际的经济状况,行业发展前景,竞争对手的动态等。所以他们的需求也就复杂多了,而且也很容易变化,往往一个需求模型尚未搭建完成,新的想法又诞生了,而且每个领导都有他自已独特的思路和想法,把这些思想统一起来,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随着BI应用的推广,领导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他们不但希望能从历史信息中去挖掘出新的业务增长点,开辟一些新的渠道。而且他们还希望把这个平台变成他们沙盘推演的战场,可以模拟各种情况,然后去分析终结果变化趋势,企图从中找到一种非常好的模式。比如,对于一个生产制造企业,他的库存量保持多大比例是最合适的,资金周转率最高,资金量最活跃,效益最好,这可能有很多的学问,也与很多因素有关系:采购成本、生产能力、销售状况,当前经济形式等。我们如果能模拟各种状况,分析得出的结果,然后再去其糟铂,取其精华。这样做出来的决策,质量会高很多,不致于每走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然这是BI 的另一种境界,依赖于Cube 中的WriteBack 功能,可以实现一部分需求,做到一些初步推演,如果数量太大了,性能不好,效率太差,也不是一个好法。这一部分,我们也还在探索中,如果哪位有好的想法,分享给我们,在下先谢了。
4.成本较高
(1)软硬件投资。一般的信息化系统的投资,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的系统,就很少了。然而BI,可能就大得多了,上百万,上千万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部分投资,一般包括软件、硬件两方面的投入。软件:包含了数据集成(也就是ETL)、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前台展示工具,如果是一套成熟的系统,差不多上百万了,我们公司原来准备引入Oracle的Hyperion ,就是因为价格太高,最后不得不放弃。硬件方面,如果公司有10年左右的积累,数量达成TB级,用两到三台16Core CPU ,64GB内存的Server 可能也不会太轻松,再加上跨地区的网路成本,这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2)人力成本。包括三部分:
·软件供应商的实施成本,他们的技术可真值钱啊,一套系统实施下来,总的费用比软件成本,只多不少,如果业务面很广,业务非常复杂,可能还会多很多。
·本公司IT人员的投入成本,大多数公司,基本上都有自已的IT团队,供应商在实施BI时,IT人员紧密跟进,一是协助他们提供一些数据接口,介绍业务流程之类的活儿;二是学习,称机学习一下啊,以后实施人员走了后,需求有细微的变更时,也可以临时应付一下。BI实施,搞个一年半载的,也是常事。虽然俺们不值钱,但也是一笔成本啊。
·业务人员配合。只要BI涉及到的业务,一般都需要负责该业务的主管或者领导来配合,从整理需求、确认需求、结果验收,每一步他们都得参与。领导们都是公司的栋梁啊,事务繁忙,时间宝贵,要让他们长时间坐下来反复讨论,反复确认,那也是不容易的。但是也不得不这样,BI就是面向中高层主管的,是他们未来的拐杖,他们不负责,谁负责啊!只能辛苦他们了。
说了这么多,看来BI的路,还真是任重道远啊!小平同志说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条件、有决心的企业先行动起来,最后带动大家一起行动,可能还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