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分析发展历程 理顺企业信息化过程

【IT168 专稿】

    1.引言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遵循它的发展规律,才能把它做好,否则,就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如此,软件系统亦然。

    1.1 概述

    关于信息化,有人作了如下的定义: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工具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和信息利用的功能。”

    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

    (1)信息网络体系,它是大量信息资源、各种专用信息系统及其公用通信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总称;

    (2)信息产业基础,即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装备的制造,软件开发与利用,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及信息服务;

    (3)社会支持环境,即现代工农业生产,以及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4)效用积累过程,即劳动者素质、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获得进步。

    对于企业而言,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化,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上所运行的软件系统实现企业信息的便利流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便利。最终目的就是提高生产率,减少资源浪费,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和发展便利。

    关于企业信息化,国内目前的现状却是相当严峻的。通常情况下,每个国内企业都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经营手段和管理策略,而软件开发者则总希望能够开发一套软件,做无限次的拷贝,就可以解决客户所面临的问题。于是,很多软件企业把用户的问题往自己的解决方案框架上套,这样自然出现了很多不适应。

    这里列举一个笔者亲身经历的例子:

    中国电信集团2003年通过一次大规模的招标后,开始在福州进行SAP ERP系统的试点,同时包括SAP所承诺的定制开发服务。结果到2004年底进行推广扩大试运行的前期,仍然遇到了严重的问题,最终被迫宣布ERP实施失败。而我2002年底开始带队开发的电信计划建设管理系统(就是后来ERP的核心部分)一直存活到今天,仍然在不断地获取电信需求,进行进一步地更新升级,而没有按照预期的计划在2005年就全部终止使用。

    这个失败的原因,就是盲目引进国外的所谓先进管理模式,而不考虑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行进行管理办法的搬迁应用带来的后果。

    所以,本文将从企业信息化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着手,全面地分析信息化在软件层面上应该经历的过程,以及需要积累的数据和资源基础,最后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软件形态才是各个阶段软件系统的真实表现。

    1.2 对象

    本文适用的主要对象包括:中小型商业企业,大型国内管理模式(在国外没有同类产品生产或者不采用国外管理模式的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研发、制造、服务类企业。

    也就是说,除了采用国外同类产品制造业企业相同管理模式和生产手段的制造类企业外,其他行业企业都可以从本文得到一些帮助信息。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