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开发 频道

印象笔记“进军B端”有几分胜算?

  【IT168 评论】日前电子笔记领军者印象笔记宣布推出“印象团队”独立App,这被认为是其正式发展B端业务的信号。有业内人士对“印象团队”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质疑,如今协同办公领域在国内的格局基本已定,还有机会吗?

印象笔记CEO 唐毅

  在印象笔记8周年媒体开放日上,印象笔记CEO唐毅在新办公室里接待了到访媒体,宣布印象笔记布局A股市场IPO的新一轮融资正在进行中。他还分享了公司的发展战略,不强调赛道,不讲对标, “永远是在创业的路上。”

“不是进军B端”而是“第二大脑”

  在还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很多人剪藏报纸、手写笔记来记录生活增长见闻,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移动互联网浪潮来临,大家在信息的洪流中穿梭、游走。Evernote作为电子笔记的开山鼻祖,成为很多人的选择,电子笔记成为记忆的延伸。

  2012年Evernote入华,以中文名“印象笔记”开展业务,绿色的大象logo为用户插上了记忆的翅膀。据悉,其logo灵感来自美国成语“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把源自希腊俗谚的“永不忘记伤害的骆驼(The camel never forgets an injury)”替换成大象,因为大象拥有比骆驼更为惊人的记忆。

  8月,印象笔记迎来8周年纪念,官微发起了#你在记录什么#的活动,宣传文案中的那句“基因构成你,记忆构成你的人生。有意识记录下来,才不会被遗忘。”让人记忆犹新。

  知名广告人东东枪是印象笔记的老用户,分享了他在印象笔记里的印记,像写日记一样记录生活的片段,记录灵感片段和心得体会等,也记录各种摘抄和搜集的资料。

  与东东枪一样,如今有1亿用户在印象笔记里记录与分享生活、工作,女性用户也会记录分享育儿、健身的经验。整体来看,工作标签、生活标签、处理信息的标签各占三分之一。

  经历了八年的积累和2018年重组以来两年的独立发展,印象笔记早已从单一的工具应用,发展成为涵盖个人、企业团队、内容平台、智能硬件的综合性知识管理服务平台。

  据悉,印象笔记当前主要有三大业务布局:管理个人信息的智能助手 ——“印象笔记”、针对企业级提高协作效率的团队工具 ——“印象团队” App、富集高价值信息的内容平台——“印象识堂”。

  “印象团队”独立App的推出被认为是其进军B端的信号,唐毅并不这样认为,他甚至不愿意谈论赛道与对标,“我们不是在竖大旗说进军大企业服务,是润物细无声的让它从C端先进展到P(prosumer)端,再到B端,让用户自发的转变。”在唐毅看来,印象笔记一直以来是All in “第二大脑”,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层在印象笔记记录分享,从C端到B端也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而“第二大脑”的前路依然是一片蓝海。

  实际上早在2015年印象笔记推出了面向企业和团队的印象笔记企业版SaaS产品,但彼时很多功能不全,没有管理员权限等,推出独立印象团队App的想法由此而生,以SaaS模式提供团队协作服务,且印象笔记超级笔记编辑器已经同步上线印象团队客户端,笔记的最小粒度变为模块,支持文本、图片、表格、链接、视频、音频、代码块、日历等多种类型,具有灵活性的可拖拽功能。

  “我们是关于工具的内容,和关于内容的工具。里面现在数十亿条笔记,可能是国内最大的非结构化数据平台之一,而且内容都是高价值的。”唐毅指出,他也强调了团队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印象笔记和印象团队没有对标,一切向着国人的“第二大脑”前进,而且印象笔记永远不会做文档和会议。

“小飞象”分拆后瞄准A股IPO

  中美关系的不断升级让外资企业和中国出海企业的前路蒙上了阴影,而两年前印象笔记从Evernote分拆独立,让其在可以在中国更好的发展。

  “我们是在独角兽背上飞出来的一只小飞象。”唐毅认为2018年的分拆独立是印象笔记的一次新生,Evernote成为印象笔记的股东之一,在股权方面,投资人、Evernote、印象笔记管理团队基本上各占1/3,均有一票否决权。引入在中国注册商标,源代码等进行了交接,印象笔记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中国公司。

  在唐毅看来,独立后的印象笔记一方面可以摆脱Evernote的全球战略的束缚,能够按照团队的理念去发展,继续践行成为“第二大脑”的使命,另一方面在产品研发、战略决策上可以更加迅速响应市场。

  在印象笔记独立之际,也开始招兵买马,成立印象研究院。有丰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从业的经验的刘璨加盟并担任印象笔记产品副总裁,在数据分析领域有有长期积累的资深数据科学家常诚加盟并担任印象研究院负责人。在刘璨的主导下,结合中国个人和企业用户和场景需求,印象笔记18个月内自主完成近400次升级发版,发布了印象识堂、印象团队、智能硬件等产品。今年初推出的自动摘要和7月发布的超级笔记编辑器相关的基础技术架构改造,都是印象研究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未来,印象研究院将继续钻研智能语义分析、分布式协同算法等技术,为印象笔记全线产品提供技术支持。

  如今印象笔记有了更清晰的目标,瞄准A股上市。据悉,印象笔记正在进行新一轮B轮融资,印象笔记将这一轮融资视为IPO的准备。

  唐毅认为每个企业都应该是一个再创业的过程,每个企业都应该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居安思危,“都不能称为居安思危,没有所谓的安,只有动态的安,其实永远是在创业的路上。”C端、B端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不断打磨,内容生态的构建还需要完善。不过Evernote前期的品牌和技术积累,分拆独立后新组成的印象笔记团队,以及团队取得的新的成果都为这个行业老兵带来了信心。

  在媒体开放日整个分享过程中,唐毅多次提到了最近出圈的五条人乐队,有媒体采访五条人为什么来参加《乐夏2》的比赛,“为了名和利,同时也为了更多人能够听到我们的歌曲。”这是五条人的回答。

  为什么做印象笔记?“印象笔记的特点,最好是我们能热爱,用户也能热爱,但同时也能商业成功。我们的两者都要坚持。”这是唐毅的答案,也是他和团队一直以来最真实的期望与坚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