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融合时代的企业战略:觅创新源做超终端

        【IT168 资讯】1965年,英特尔联合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断言: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将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率飙升。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随后,这个定律充分展现出“自证预言”的魅力,被英特尔芯片研发团队所实践,被信息技术、产品和产业演进所证实。

  在全球IT发展史上,诸如“摩尔定律”等预言和未来学一直被国际大企业所推崇,被视为企业战略思想的源泉。2011年,英特尔再度提出了“明天计划”(Tomorrow Project),旨在集纳公众智慧,讨论计算机的未来以及它对人类的影响。为此,英特尔出版了一些短篇科幻小说集,描述的都是自然科学的未来图景,而不是违背物理定律的空想。这些科幻故事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人类最终仍将主宰自己的命运。

  此时,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博士同样在思考软件和信息技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与变革的问题,他讲述了一个名叫“推动社会变革的互联与创意”的科幻故事,描绘了一幅“融合时代”的未来画卷。

  根据刘积仁的说法,《融合时代》一书并不是写给业内的“明白人”看的,而是以解决“年轻人越来越方便,老年人越来越麻烦”的数字鸿沟为目的,面向那些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将来会遇到这些问题而现今离数字化社会有一定距离的人而写的。异曲同工的是,刘积仁对未来的研判同样落脚在“人类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上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东软的大健康、大交通和智慧城市战略或将证实刘积仁对融合时代的猜想。

反思未来布局融合时代的企业战略

  反思未来

  布局融合时代的企业战略

  当我们回望人类历史的时候,会发现无尽的机会,抓住的也好,错过的也罢。但是,让人们在社会演进的过程中展望未来时,可能看到的全是挑战,接受也好,拒绝也罢。只有当我们的双脚踏准了时代进步的节拍,只有我们的双眼看清了社会变革的方向,我们才有胆魄拥抱未来,才有勇气迎接挑战。刘积仁称得上是“反思未来”的代表。

  “东软并不聪明,只是从全球的发展趋势反观我们的未来。”刘积仁在演讲中强调,“我们就是笨鸟先飞,敢于在事实尚没有发生之前开始准备并行动。”

  的确,东软在1992年做电话时,电话远没有普及;1995年、1996年进入电力、医疗等行业,依然是浪漫和童心使然。“好在我们是幸运的,这个社会永远按照人类历史上发展的轨迹前进,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就是东软未来的解决方案。”刘积仁表示。

  在“东软解决方案论坛2013”上,刘积仁的演讲同样充满着浪漫和童心。他说:“我的每一天都比昨天好。经历了过去20多年中国的社会变革,我们越发觉得今天的日子比昨天好,我们今天的期待都比过去的期待高得多。”

  他同样也聚放着一个企业家的胆魄和勇气。“我们一直在反思东软未来应该做什么。”刘积仁说,“我们发现,没有一项业务是在不创新、不突围的情况下长期做下去的。”基于这种认识,创立于1991年的东软,在20岁的关键节点上,确立了全球化、基于互联网的多元化商业模式、以知识资产为拉动的业务增长模式和卓越运营改善计划等战略方向。三年来,通过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型,东软成功构建了覆盖医疗机构、医院、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医疗健康产业群,打造了兴业、优政、惠民的智慧云城市解决方案与服务模式。

  “三年后,你在哪里,在做什么?这取决于你对当下潮流的判断和抉择。把握移动互联社会的九大趋势,抢占无限商机,享受创意生活,指尖上的融合时代已经到来!”这是《融合时代》一书对未来的研判,也是东软对未来的思考。面对人类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伟大迁徙,面向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深度融合时代的到来,“东软将积极推进大健康、大交通、智慧城市等战略业务布局,构建以知识资产驱动的商业模式,完善全球研发创新网络,并以充分的全球化推动公司整体竞争优势的提升。”刘积仁强调。

  思考未来不易,回望未来更难,企业家需要承担更多的痛苦和寂寞。刘积仁谈到了自己的心得:一是比拼谁做得最早,要超前布局,即要有洞察力;二是要有充分的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比认识得早更重要,更要提前布局;三是足够的耐力,这不仅是意志上的,还有物质上的,要在机会到来之前依然健康地活着。

  如此说来,东软在2009年全面进入医疗健康管理行业以及布局大健康、大交通和智慧城市等战略,得益于1994年进入社保、1995年进入医疗、2004年进入人口管理等领域积淀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经营耐力。

反思未来布局融合时代的企业战略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