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云端之战 微软云计算的实践大考

  微软接招开源:让开发人员更加专注应用

  开源到底省的是什么钱?我们知道,开源平台是免费的,但需要一些研发的工作人员在其上进一步本地化和日常的管理,但开源的品牌不一定互相兼容,比如Redhat Linux,Novell Linux等等。比如一个公司搭建在某一个开源平台,但想换到另一平台运行就不一定是完全可行的状态。谢恩伟建议,从某种程度上,企业应该从营运、研发的投入等等,在开源这个品牌之上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到底是省钱还是不省钱。

  有人认为开源平台会更好的在平台之上做一些客户化的产品调整,不过从商业开发者来说,他们的经验更多的是跟其行业有关,如果让应用软件开发者在应用软件开发的过程当中还是要考虑到怎么样去优化我的物理机和虚拟机。对他们来说是大大浪费时间,更希望开发者是针对他的专长,反而让一些物理机虚拟机的处理,包括内核的一些优化交给平台。微软的平台帮助软件开发者,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跟业务跟研究有直接关系的话题上,而把平台优化更多的由提供商解决。在整个Azure的在线平台服务的理念全部提到了。然后让更多的创新能体现在实际应用之上。

  有人认为相对于谷歌的平台,微软的平台不开放,如何能够让用户享受到微软平台便利性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开发性和安全性,是对微软云计算的未来考验。谢恩伟介绍,微软做了一系列的产品其中包括相当大程度的开源成分,微软从来没有说过反对开源,开源对我们来说只是另外一种软件研发的模式,但对开源中的一个点是有一定的顾虑,那就是它的GBL,即许可。这和微软的核心有非常逆向的东西。所以微软本身非常认可开源,只是对这个许可,不是说所有的开源都需要。

  另外,微软今天的服务器平台和Windows Azure平台都强调开放性,都是开放平台,特别是在支持第三方应用软件的编译语言支持上,已经比谷歌领先,Java语言在现有的平台和Windows Azure平台都支持;而从运营模式的角度,微软提供给用户各种选择,从自建到帮建到提供公共云,这样的模式谷歌也没有。而在安全性方面微软正在做两项工作,一是在数据中心的搭建过程中,有第三方的认证,二是在一系列的工程技术上做更多的工作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谢恩伟强调,怎样把这个平台当作开放式,如HTTP、SOAP等能够把不同的语言融入进来,能够更好的让开发者有一个选择,无论以前在哪个平台都可以在微软平台上做,同时微软在这方面也会继续开拓。

  云端争夺战 微软的实践大考

  目前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争夺战序幕才刚刚拉开,无论是公共云还是私有云或者其他,微软在中国要想快速抢占机会都必须借助合作伙伴。毕竟云计算的核心是服务,要建立具有杀手效应、满足客户需要的应用服务,需要同成千上万了解客户需求的合作伙伴来编织云,而要推动大批的合作伙伴转移到云上,在微软的平台上编织云,需要微软下大力气去推动云产业生态链的建立。

  从“IT即服务”的理念到微软的3种运营模式,微软正在布局生态云。谢恩伟认为,目前中国云计算大规模运营上还欠缺三方面。一方面,从政府方面的投入是整个基础设施的管理能力,即基础设施的管理怎样搭建起来做一个网站,或者是管理达到非常好的环保效应能够提高他的利用率等等,这个能力有待提高。另外一个方面很重要,即在线服务怎样能够尽快企业化,这涉及到一系列政府在这方面更多的推进及效应。在中国这个市场需要做更好、更规范的设计;第三个方面是应用方面,在整个应用软件开发层面提高创新的能力,能够把这些基础设施服务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因为现在很多的开发厂商也很头痛,对IT工作的状态,这种高层次的创新,还是有待一些政策的支持。

      总之,建好不如管好,如果再从一个运营的角度上有非常规范的政策和投资项目,将为云的推进和实践在中国扎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