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云端之战 微软云计算的实践大考

  四模式帮助企业清晰了解所需云计算

  谢恩伟总结了一个云计算特征,即如果企业业务需要有很多的拓展性或者需要有一种弹性资源支持,这个业务也非常希望有一个按照使用量来支付的商业模式,可能会更多的适合于像云这样一个模式的运营。

  第一种模式表现在某一个时段有突出的使用。比如很多金融行业的最后的整合报表都在网上做,然后把一整天的交易做更好的分析,像这样的应用不是整天都在用,只在某一个时段有突出的使用。

  第二种模式表现在很多新兴产业,如在线的社区应用,这些应用作为新公司刚上线时会面临用户量的突飞猛进,这样它对整个后台的需求也会更快。

  第三种模式就是有时应用是没有地区性的,比如自然灾害可能有很多使用的峰值,如果大家都在打电话做一个交流,突然之间对网络的要求对整个网络应用的要求提高到一定的峰值等。

  第四种模式就是可预见性的峰值,如节日的在线购物。

  这些应用场景实际上都很符合云计算方面的应用,微软在这个层面上很关注哪一些是具体应用的场景,哪一些应用可以在云计算这个方面达到最大的效益。

  而有一些应用的的确确很不合适于云计算,如这个应用所涉及到的数据,它的数据监控和管理。企业更多的是需要自己能够掌控,能够拥有这些信息,因为这些讯息需要有一些特殊要求。这样的情况就不一定适合放在云计算的平台之上。

  目前国内企业对云有越来越多的认知,政府也有一系列的投入和推进,在线服务已经无所不在,对消费者来说在线服务已经用的非常顺手,但在商业运用当中可能是比较新的应用,比如办公自动化、企业邮箱等。

  对于国内中小型企业来说,目前其IT能力非常弱,但这些中小型企业一旦蓬勃发展就需要不光是在本省或者是本市会有一个更广的商业领域,对IT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这样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应该做一些决定:是不是需要自己去搭建IT?还是应该把精力更多的放在自己专业的问题上,比如业务。谢恩伟告诉记者,微软云平台可以帮助评估使用场景的应用,即大概每个月需要花多少钱在云计算存储,多少钱花在网络上。同时在传统的运营模式下,微软也会帮客户减少一些后顾之忧。

  谢恩伟提倡一种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建议,看客户是否需要有一个云计算、或以在线服务为基准的应用,以及是否需要有一系列新的模式、新的应用。比如数据中心到底有没有必要建,要建什么样的规模,在什么地方建?是独立的还是跟其它地方联盟的?这个架构方面的达成共识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否则会形成一种阻力从而浪费资源。目前微软在这个方面已经积极的跟一些机构合作,同时把微软在数据中心的经验更好的传递出去。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