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论】在2010年3月刚刚传出Novell在寻求收购,并且第一个公开表示有意向的Elliott Management仅仅出价10亿美元的时候,很多人都开始确信:Novell要完蛋了。虽然Novell对于10亿美元的价位表示了极度的不满,但Elliott的说明是:“过去几年间Novell进行了从收购到战略改变等多种尝试,但这些尝试大多失败了。因此我们认为Novell的市价要比各种指标和评论所显示的还要低。”
Novell在IT业界也算是老牌了,早年的NetWare曾获得极大成功;即使是现在,其所掌握的SUSE Linux仍然是服务器Linux领域的第二把交椅,和红帽Linux形成楚汉争霸之势。拥有这么强势的产品,为何却处处遭遇失败?本文综合整理了一些过往资料,对Novell的历任CEO们是如何谱写这十数年的曲折道路进行一番简短的描述。
一、开创者Raymond John "Ray" Noorda
Raymond Noorda
Novell总裁兼CEO任期:1982 - 1994
Ray Noorda可以说是Novell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他就是Novell的创始人。Noorda去世的时候(注:Ray Noorda在2006年10月9日去世,享年82岁),有外媒撰文对其人进行了如下简评:
“Noorda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他是一位电子工程师,却离开了General Electric(注:General Electric是Noorda毕业后去的第一家公司。在此之前,Noorda在二战中在美国海军以电子工程师的身份服役过两年),成为了一位管理咨询师。他跑到几家濒临灭绝的硅谷公司里面做CEO,但他在业余时间却去琢磨如何通过把两台电脑连起来而增强其对故障的耐性。”
这几家濒临灭绝的硅谷公司中,有一家就是Novell。1982年,当时的Novell Data Systems Inc.还是一家制造基于CP/M系统机器的硬件厂商,创业刚刚三年,业绩十分惨淡,险险就拿不到下一笔投资。这时Ray Noorda受邀而至,成为了Novell的老大。而在接下来的1983年,公司的名称缩短成为Novell Inc.,这一年也便是Novell正式建立的时间。
硬件出身的Noorda对Novell打算卖掉的那堆机器并不感兴趣,却被三位年轻人开发的、用于将PC连接成网络的一套软件吸引住了。这套软件出自SuperSet软件团队的Drew Major,Dale Neibaur和Kyle Powell三人,这三人与Novell最初的创始人Dennis Fairclough都曾为ERI研究院的同事,也都参与过ARPANET项目。而SuperSet软件团队本身也基本上可以算作在Novell名下:Major三人给Novell做软件,Fairclough给他们付钱;但当时Fairclough付不起钱,所以给他们的是Novell的股份——这些股份后来都价值不菲。
话说Noorda入主Novell,Fairclough离开,而SuperSet的三人仍继续留在Novell。Noorda对PC连成网络的前景深信不疑,虽然Novell的管理层对此表示无法理解,Noorda仍然自己购买了公司的一块所有权,强制实施了自己的理念——那就是NetWare。
1983年对出的NetWare迅速占据了PC网络市场,成为了这块市场的老大。Noorda在这段时间内一直致力于推广一个叫做“coopetition”的概念(直译为连战?),他认为企业在产品上进行竞争的同时,应该致力于合作打造一个共同的技术标准。看看今日的HTML 5,文件标准之争,算来Noorda的理念可以说是相当超前了。
虽然有了NetWare的成功,但Noorda意识到这种领先并不会持久。微软在90年代初期向网络领域展开了攻势,Noorda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了还击:他收购了WordPerfect和Borland的Quattro Pro以打击微软Office,从AT&T那里买入了Unix的使用权,甚至还启动了一个有关Linux的项目。种种动作都或多或少的针对微软,以至于评论称Noorda是一个狂热的微软抵制份子。
然而,Novell的管理层再次表示了不理解。这个时候的Novell已经是一个大公司,不再是那个风雨飘摇中的小企业。Novell管理层实施了自己的权利,在1994年把Noorda踢出了Novell。而接任Novell CEO的,是来自斯坦福商学院的高材生,曾使惠普个人电脑产品起死回生的Robert Frankenberg。
二、消化者Robert Frankenberg
Robert Frankenberg
Novell总裁兼CEO任期:1994 - 1996
正如上面所介绍的,Frankenberg在1994年之前一直在惠普工作,是有着25年工龄的老惠普员工。此前惠普的个人电脑业务曾一度陷入危机,是Frankenberg使其起死回生。
Frankenberg在1994年的COMDEX上介绍了他进入Novell的登门礼物。根据他的描述,这是一个三维的世界,用户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感受到他们的数据和工作流所处的环境。他将这个前景称之为“NetTop”,并介绍了一个叫做NEST的嵌入式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用于电话、电视、甚至订书机等设备上,使他们全都“NetWare化”。
这是“无处不在的计算”,这位CEO这样描述到,“这不仅仅是连接信息系统与计算设备。这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信息之间的连接,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这些信息进行操作。”
于是,Frankenberg指挥下的Novell在这个“无处不在的计算”的指引下忙碌不已,不仅是NetWare的升级,也包含他们刚刚拿到手的Unix。这个概念被称之为SuperNOS,而相应的工作就是UnixWare。1994年,Novell在之前AT&T工作的基础上发布了UnixWare 1.1,而之后大部分的研发精力都放在与NetWare的集成上面。
但是,这个融合的美梦一直没有实现。Novell在1995年的秋天发布了声明,说自己当年从AT&T那里收购USL(Unix System Laboratories)是一个错误,并且表示自己已经将UnixWare卖给了SCO(这在后来引发了一系列官司,此为后话,暂且不提,读者们可以从《Unix传奇》一文中了解相关的事件)。当时还不是Novell合作伙伴的甲骨文的CEO,Larry Ellison对此事做出了预言:“Novell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如果他们坚持把NetWare当作掌上明珠并不断往里投入研发资源,那么他们犯下了大错。UNIX和Windows NT将从Novell那里夺取市场。”这个1995年的预言后来被发现是相当的准确。
事实上,Frankenberg在任期间一直疲于消化Noorda临走前吞下的一大摊东西,而且似乎都没有消化成功。在1995年卖了UnixWare之后,Novell在1996年又把WordPerfect卖给了Corel——以收购价十分之一的价位。Novell亏了一大笔钱,十分不高兴,终于在1996年的8月将Frankenberg赶走了。媒体最终对他的评价是:“在网络领域,Novell的失利是LAN败于Internet的象征。Frankenberg没有能够将NetWare打造成LAN的主要文件与打印服务器系统,也没能理解互联网带来了怎样的革命。”
在Frankenberg离开之后,Novell将CEO的位置空缺,等待合适的人选。到1997年三月,他们认为合适的人选来到了,那就是Eric Schmi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