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Rational打造可视的范围管理平台

    此外,通过使用RPM中内置的Portlet技术,项目团队能够有效组织和统一管理需求的各种信息。使用这种组织方式,在需求的"描述"窗口中,如图11所示,用户既可以进行需求描述、成本估算、影响估计、人力资源估计、附加需求文档和需求记分卡等内容的输入和展现,又可以指定需求属性、优先级、需求提出人、批准人和关闭人等信息。

    4.3 在RPM中实现制定工作分解结构过程

    制作工作分解结构过程的主要目标是根据项目范围说明书,将项目大的可交付成果与项目工作,划分为较小和更易管理的组成部分。工作分解结构是以可交付成果为对象,由项目团队为创造必要的可交付成果并实现项目目标,而执行的工作分解之后得到的一种层次结构。属于工作分解结构底层组成部分的计划工作叫作"工作包",可以安排在进度表中,它是项目管理人员估算费用、监视和控制进度、分配资源的基本单位。在RPM中有两种表示"交付成果"的方法: 用来表示项目对外的可交付成果, 表示项目过程中产生的内部工作产品,它们也可以按层次嵌套表示"工作包"的概念。使用RPM制定工作分解结构时,首先可以使用RPM中流程模板的能力,建立典型的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样板和典型的工作包模板,以便项目团队重用。

图11 工作分解结构样板及其重用

    图12在项目中直接建立工作分解结构
 

     其次,在具体的项目制定工作分解结构过程中,项目经理和相关人员可以整个重用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样板,或通过重用模板中定义的工作包,快速完成制定工作分解结构工作。

    在具体使用RPM时,我们可以有两种方式完成"制定工作分解结构"的工作:一种是在"工作管理"窗口中的指定项目中,通过加入"可交付成果"和"工作产品"等工作包,如图13所示,直接根据项目范围说明书建立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当然也可以如图12所示,使用预定义的工作分解结构模板,通过拖-拉的方式快速建立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另一种方式,是在指定项目的"范围管理"窗口中,如图14所示,在指定的"需求"下面,直接根据项目范围说明书建立工作分解结构,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由于建立起了从需求到工作包一目了然的追踪关系,方便了项目管理团队进行范围核实和范围控制。

图13 在项目的"范围管理"中的需求下面建立工作分解结构

    通过范围定义和制定项目分解结构过程,项目团队成功实现了《项目范围说明书》与对应的《工作分解结构》和《工作分解结构词汇表》等工件,这些工件在经过正式的审核批准后,一同组成了项目的范围基准。此时,项目管理者可以通过RPM保存项目基线,形成正式完整的项目范围基准。

    4.4 在RPM中实现范围核实过程

    范围核实的主要目的是正式验收已经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它是取得利益关系人对已完成的项目范围与相应的可交付成果正式验收的过程。在RPM中执行范围核实过程时,首先通过重用项目管理模板,获取企业组织过程资产中的《软件项目验收规范》、项目范围核实工作指南模板,通过结合项目范围管理其它过程中定义的相关模板,包括《项目范围说明书》、工作分解结构和《项目管理计划》等工件,指导整个项目团队和相关利益关系人进行项目范围核实工作。一般情况下,组织的软件项目验收规范中会严格规定项目的验收原则、验收工件集、验收方法、验收标准和验收过程定义等内容,通过将范围核实过程中的主要活动以任务的形式加入到范围核实工作包,项目团队就可以根据组织预定义好的项目验收规范,按照标准化的项目验收过程,使用预先定义好的标准验收方法,针对确定的项目工件集,通过复审、检查、测试等验收手段,完成项目范围核实过程。其次,使用RPM中内置的工作流定制能力,定义工作包级别的范围核实工作流,在工作流中会具体给出推荐的参与范围核实的人员角色,领导检查列表等内容,确保项目核实过程的质量。

 
 
图14使用"工作流"完成项目范围核实工作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