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从油漆罐到协作型BPM

    3 融合协作,用户交互,社会网络的BPM

    

    目前,很多的厂商如Oracle都开始通过结合协作,用户交互,社会计算及BPM来实现由BPM管理的流程的上下文的协作功能。知识员工在处理任务的过程中通常通过邮件,共享文档和电子表格,这些都会流程模型设计的时候被考虑到并明确的链接到BPM的活动中。当协作在流程处理的任何节点需要使用的时候,最前沿的BPM产品可以允许参与者创建和管理临时的任务。比如:要得到一个通过会签的决策,流程参与者可能需要在结构化的流程开始之前上传一个方案建议书及其他的一些资料供一个团队进行参考。整个团队可能对于文档贡献不同的版本并且创建很多临时的审核任务。所有的这些活动及只是都将作为流程的一部分而被捕捉。这样可以加快协作任务的完成,并能提供完整的审计和跟踪,之后的参与者也可以参考相关的决策是如何完成的,这些都是将来流程优化提高的基础。

    协作型BPM相对之前的知识管理具有更大的潜在价值,因为这些协作任务是在需要的时候发生的。特别用户通过协作方便自己的活动执行的同时,这一连串的活动又会贡献于群体知识和非常好的实践。

    对于协作型BPM的设计,通常我们需要在BPM的最终用户工作平台提供整合门户,协同工作甚至web2.0的一些技术,来为用户提供协作能力:

    1)       流程的自动部署:流程在完成建模,开发后需要能够自动部署成web方式,或者可以作为门户系统可以识别的web应用而被管理。

    2)       单一点击来创建流程实例:比如HR人员可以在HR的Self-Service应用中发起一个薪资审核流程,系统弹出简单的web表单以供填写。

    3)       动态的活动任务列表:这些个人的或团队的任务可以通过Portlet的方式方便的任意调整和部署,基于角色进行权限控制。

    4)       在线指导:流程的设计者可以允许用户直接在流程的上下文环境下,发起在线的讨论。

    5)       痕迹的保留:对于流程中相关的各种文档或草稿提供安全的存储,并且需要跟踪这些文件被具体的个体的修改情况。比如:要求遵循Sarbanes-Oxley的财务文档。

    6)       结合流程实例的文档协作:用户可以创建具有讨论,文档,日历,任务的工作空间,在这个空间上管理流程的实例。比如HR可以创建招聘的工作空间,然后可以针对某个简历文档发起一个流程实例,简历中可以链接流程实例。同时在流程实例中可以方便的查看在工作空间中对此简历的其他讨论信息等。

    7)       映射流程到协同工作空间:比如在HR门户中可以映射招聘,入职,薪资等流程,用户可以直接在空间上触发流程。

    8)       与企业知识管理的集成:Microsoft office, lotus domino, Documentum, Microsoft SharePoint, Windows and Novell file。

    
    

    4 小结:

    协同工作工具与BPM的集成是BPM研进过程中非常自然的一步——可以增强参与者的生产力,增加将来流程提高的机会,更好的取得业务的目标。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的几年中更多的协作型BPM产品的出现。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