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同时冲击着国内金融业的发展。如何从容应对各类未知风险,确保银行整体业务的良性发展,成为摆在民生银行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扭转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的局面”。前不久召开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实现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通过对政策的解读和行业现状的分析,民生银行发现,带动金融业向数字化转型,构建可控数据库,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案,也为民生银行的转型提供了可以良性发展的思路。
围绕“可控”目标,推动数据库转型
民生银行认为,构建可控数据库,首先要从数据库的选型入手。鉴于部分数据库产品存在技术不透明、部署不便利、维护不便捷,以及诸多安全风险等问题,因此安全性高、可控性强的数据库成了首选。与此同时,产品的成熟度、性能、周边生态,以及厂商研发和技术支持能力也需要进行考量,确保其能够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其次,选择开源数据库产品。民生银行在启动数字化转型之初,就已制定了开源策略,即全面拥抱涵盖所有基础软件领域的开源技术,构建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并行的架构。在实际措施方面,通过成立独立的开源支持项目组,确保自身具备解决运维问题的能力;与开源软件的社区保持积极互动,并与国内资深服务厂商进行深度合作,让民生银行主动融入到开源生态中来,为推动企业发展和建立生态循环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数据库可控还体现在硬件方面。综合对比,国内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受技术、政策和企业的支撑,更能满足民生银行的可控数据库建设需求。由此可见,“国内的数据库+开源+软硬件”是构建可控数据库的基础条件,也是民生银行选择数据库产品的标准。
多重维度思考,建立数据库选型评测体系
确定了可控数据库的基础条件之后,如何在众多开源数据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就成了民生银行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而多重维度的思考在选型过程中起到了很大帮助。
在过去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民生银行建立了集中式数据库,其优势在于部署场景简单,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应用需求。针对高并发、大数据量的应用场景,民生银行也自行研发了分布式数据库。二者之间虽然能够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补充,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民生银行发现其依然存在转型成本过大、数据迁移性差、应用开发较难等问题。
另一方面,在选择TP数据库还是HTAP数据库方面,民生银行也有自己的思考。比如TP数据库面向简单交易场景,表面上能够满足银行的业务需求,但其面对复杂SQL的处理性能较差,对应用开发的要求更高、限制更多。而HTAP数据库则是面向在线事务型需求,具有一定的复杂SQL处理能力,并且对应用开发的容错能力相对更高。因此民生银行希望数据库产品能够同时支持这两种形式,以便取二者之长,覆盖更多的应用场景。
在此基础之上,民生银行建立起了八大维度的数据库选型评测体系,从基础功能、性能、高可用性、可维护性、可运维性、用户案例、产品生态和发展趋势入手,利用转账、分布式事务、SQL语法兼容性、高并发小交易性能、热点数据性能等十余个场景进行测试,来对十余种开源数据库进行筛选评估。最终,华为的openGauss数据库脱颖而出,成为民生银行构建可控数据库的最佳选择。携手“懂行人”华为,共同迈向智慧金融时代。
华为openGauss赋能,助力民生银行打造分布式技术平台
openGauss是华为云结合企业级场景需求,推出的新一代企业级分部署数据库,其在企业核心交易系统和海量事务型场景方面能够提供灵活高效的应对方案。而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民生银行发现openGauss拥有极致性能的特点,其在两路鲲鹏服务器的情况下,性能可以达到150万tpmC,并且支持1000的高并发数,再配合支持多样性算力/多引擎支持能力,能够充分满足民生银行各类业务应用场景对于数据库性能的需求。
也正是得益于openGauss的诸多优点,目前民生银行已经建成openGauss的生产运维体系,并实现办公类系统的上线应用。与此同时,由于在TP场景下的稳定性高、生态良好,民生银行并未放弃MySQL数据库,而是形成了openGauss为辅,MySQL为主的分布式架构体系,进而打造出面向高并发、海量数据的OLTP应用,支持水平扩展和开发运维一体化的高可用、高可靠分布式技术平台。
除了在企业内部使用openGauss数据库,并向社区提供Bug和代码之外,民生银行还与第三方服务商进行合作,将日常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进行共享,在提升第三方厂商的运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为建立更加完善的openGauss生态改善提供助力。
民生银行的数据库转型可控之路,不仅为企业未来发展铺平了道路,也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探明了方向。携手“懂行人”华为,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国内银行选择构建“可控”数据库,推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速,共同迈向智慧金融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