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华为员工走心回应为什么华为没有"钉钉"

  【IT168 评论】工作关系,农历年前两个月花了些时间研究钉钉,看到心声上有篇《为什么阿里出现了"钉钉",我们没有?》,利用假期最后一天对这段时间工作进行一个总结,也尝试回答这位兄弟提出的问题。写得有点多,希望感兴趣的同学花点时间看,也希望这能抛砖引玉,获取更多我们如何做的价值信息。

  一、钉钉为什么成功(两年240万家,迅速成为国内Top1,可以认为已经初步成功):

  1.有基因,阿里在中小企业耕耘多年,对各个行业理解深入,是典型的阿里成功基因;有基础,旺旺、来往、悟空、阿里云、支付宝等产品和平台为钉钉提供大量基础技术;同时有内部有蚂蚁金服、芝麻信用、淘宝天猫等为其引流;

  2.全能力,一站式移动办公平台,有效整合了中小企业日常办公各色应用,中小企业基本可以一个APP解决日常办公问题;

  3.有生态:开放平台,引入大量办公、行业应用;共创企业,据称有1000+共创企业,这些企业高活跃用户,可以认为是钉钉的小白鼠,同时他们的需求会优先满足;部署公司,负责一个城市钉钉业务服务,钉钉通过引流(部署公司通过提供钉钉培训等服务,得到更多机会接触企业机会,拓展相关IT产品销售机会和渠道)、服务分成,解决利益关系,小价钱提升满意度和客户留存率;

  4.好模式,自上而下推行模式,首先满足老板需求,解决老板痛点,进而在企业内强力推行,这个在中国的企业文化还是比较吃得开的;有一句总结语,淘宝改变销售方式,支付宝改变支付方式,钉钉改变中小企业工作方式,真的是非常好的愿景;

  5.有亮点,钉、密聊、未读、智能办公电话、智能报表等系列功能,能让人立马记住;

  6.易部署,无需专业服务,部署简单,管理员申请/认证一个企业,添加/导入联系人,员工安装应用,就能开始工作;

  7.重运营,通过产品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不同层面拉新、提升流量转换和用户留存、提升DAU/MAU;有一个案例钉钉正在向教育推广,窃认为这是非常高明的一招,通过抓住家长群体(30-45岁骨干人群)进而进入家长所在企业,从C到B谋求流量转化;

  8.抓热点,结合各种热点,比如幸福回家路;制造热点,比如钉钉的广告打到微信楼下;

  9.重体验,两个案例,一个是钉钉的迭代出口体验测试,据说每个迭代钉钉Leader陈航会亲自体验大部分产品(特性);钉钉1.0相当多功能、业务流程是和客户(共创企业)贴身开发的;

  10.艰苦奋斗,钉钉不一定是阿里最拼搏的团队,但估计也在Top3之内。第一年据说是疯狂的加班,晚上经常到凌晨、周末加班也是常事;

  11.免费,这个也许是最重要的,但我一直认为对于企业用户来说这个还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不然为什么云之家、纷享销客、班聊、企业微信不是第一;如果我是企业主,花些钱大幅提升办公效率、规范管理,甚至打通一些业务流程,为什么不;

  免费真正重要的是,客户因此对产品的容忍度大幅降低,不至于因为一个问题引起投诉、管理升级(我司有些管理升级问题真的很无语,造成的后果就是开发人员谨小慎微,做越多错可能越多,绩效可能越不好);

  12.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开发模式,质量要求,不再一一列举了。

  二、为什么我们没有爆品

  应该说eSpace、AnyOffice都做了好多年了,比来往+钉钉的时间都长一些,为什么我们没有形成钉钉一样的爆品,个人觉得模式还是最最关键的点,我司的产品主要还是针对大中型企业,以入驻式为主,以通信为主;钉钉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重点关注企业一揽子移动办公需求,碰应用也碰数据,这种模式下基本注定我们的eSpace、AnyOffice成不了类似的爆品,在此基础上结合前面说的钉钉为什么成功,看看我们为什么无法成功,很多属于抱怨,请谅解。

  1.生态,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是非常关键的利益链条,钉钉可以认为就是靠流量搞定应用集成,搞定低成本服务(部署公司)这最后一公里。华为企业从集成到被集成,一直在寻求生态,但我觉得我们没有找到一个真正让ISV、渠道有足够收益的途径,我们自己做不好的应用,ISV能做好吗,真的未必,至少我接触到部分ISV能力真的很一般;

  2.KPI,因为软终端无法直接带来销售,所以一直不受实质的重视,奢求通过堆合作方来开发,试问,我们自己做了几年也没有做好让合作方能做好,还要FP,说实话,这么多年就没有看到真正成功的FP模式;

  3.组织,钉钉从陈航到基层员工可以认为只隔一层,我们从SPDT经理到基层员工至少有3层,互联网的扁平组织保证陈航可以每个迭代体验大部分功能和特性;钉钉按产品组织开发团队,保证一个小团队可以对若干需求负责,决策链条极短,我们的决策链条真的很无语;

  4.开发模式,互联网重需求重体验,我们重联调重测试重维护,比如界面测试钉钉最终由UED搞定(就是我们的UCD),真正做到端到端负责,我们什么都是测试部搞定;

  5.ICT,音视频质量,我们的产品更多跑着专网下,质量确实做得很好,可一旦进入IT环境我们就有N多不适应,一个本来挺IT化的MS,经过几波折腾已基本看不见身影;我们的ICT软件转型现在看到的除了一层层的考试基本什么也不剩下了;

  6.组网,由于历史原因,我的需要兼容的组网多到恐怖,当前版本要兼容1.1、2.0、2.3、3.0、3.2、5.2,每个组网可能都有很多差别,另外还有一堆的友商设备需要对接,细数估计至少有8套,我们最近多个版本的工作大多耗费在这上面,对于用户来说根本看不到新的功能和特性;

  7.只加不减,互联网功能裁剪大多时候就看使用量,只要少有人用就直截了当删除,但在我司只要有一个人用(甚至压根没有人用),就不能删,很多功能已经毫无价值,可是谁也不敢舍弃,PPPoe时非常典型的例子,外面已经没有人试用,提过N次要删除,可是没有人敢删,于是她就一直跟随我们的版本从N年前走到现在;

  8.伪需求,我司的很多需求来自“引导”和友商,很多市场我们是后来者,所以必须做一堆伪需求,两周前接到一个视频通话中hold的需求,按照方案我们需要一堆重协商,可看看我们平时如何操作,看看微信钉钉怎么做,大多就是直接关摄像头;

  9.开发效率极低,因为有一堆的复杂组网和对接,我们可怜的开发人员们一个需求写代码可能只需要一天,可联调却需要花去一周,甚至更多,测试人员主要工作就是搭建环境。开发人员得到最大的成长是解决bug能力、堆业务的能力,真正软件架构无从谈起;

  10.畸形架构,客户端承载狂多业务,造成客户端一直在开发各种各样的业务,没有亮点特性,也缺乏关注体验;架构合理性一文不值,经常发生的一件事,这个问题服务端搞不定,客户端规避,从2.0至今时有发生;

  11.我们也有做得好的,比如流水线;比如兄弟们依然还保持的拼搏精神,这个春节我们还有出差在欧洲的兄弟,还有在公司加班远程支持的兄弟,也有国庆到春节近4个月基本没有完整休息过一整天的好兄弟

  三、我们应该怎么做

  好多领导很喜欢一句话,XX(比如微信、钉钉)就在那,学都学不会学不好?我以为有些东西真的学不会更学不好,如果我们的规则不做改变的话,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

  1.组织:

  ·引入产品经理

  ·微服务化,业务线按特性组织全功能团队

  ·多用公司公共能力,比如美颜、anyoffice等

  2.流程:

  ·产品经理/PO负责制

  ·简化迭代开发流程,需求+Code+检查/检视+UT+体验测试(迭代团队体验+leader团队体验)

  ·进一步打通流水线,从代码到灰度

  ·特性可配、可裁

  3.技术架构/业务:

  ·拥抱云,和入驻式撇清关系,摆脱无穷无尽的复杂组网和兼容,轻松上阵搞定价值需求和体验,真心不要搞一套代码搞定入驻式和云,真的做不到

  ·微服务化,减少业务耦合

  ·简化业务,去除客户少使用的特性和需求,通过打点确认使用量

  ·服务端做厚,服务端重业务,比如IM服务端可以直接向客户端提供Rest接口

  ·客户端做精,重视交互体验,比如功能秒开

  ·客户端平台做深,我们可以做深媒体能力、接入能力、基础组件(消息、打点、日志、协议、升级等)、工具

  ·开放性做简,提供界面控件,简化ISV开发,提供业务能力被集成和业务聚合

  ·部署做简,云化后,部署重点在快速开通业务,方便定制和集成

  所幸我们已经在改变,有在路上,也有准备出发,希望新的2017,我们能抓住云转型的机会,抓住钉钉和我们还没有正面竞争,抓住钉钉还没有全面向大企业向海外铺开的机会窗,在新的征途上创造我们的爆品。

  附1:普及下钉钉,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钉钉前身可以认为是来往,但个人认为还是有本质区别,一个2C,一个2B(也不完全是2B);钉钉开始于2014年5月份的湖畔花园(阿里创业圣地),1.0发布于2015年1月,20个月企业数发展到240万;钉钉是一款一站式企业移动办公平台。

  附2:钉钉和eSpace的功能差异,eSpace可以认为就是通信能力,钉钉有更多的办公、CRM等能力,我用Xmind整理过一张图,鉴于外网先不做展示。

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