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Linux 3.0:内核开发的模式与现状

  好事还是坏事?

  站在商业化社会的角度看来,更多的企业雇员因为工作相关的原因参与Linux内核开发并非是一件坏事,这表示Linux内核作为商品的价值和可持续性。

  然而这样的后果就是,主分支对于变更的倾向性会越来越严重。这一点可以从最近退出Linux内核开发的爱好者Con Kolivas的专访内容看出来。

  Con Kolivas是一个典型的Linux爱好者,其本职工作在医院,和Linux开发没有任何关系。根据Con Kolivas的描述,他因为一开始使用Linux桌面遇到很大的性能问题而参与到社区当中,并开始自己学习内核开发;他编写的很多补丁(标注为ck的patch)都是针对Linux桌面性能优化的,而且在Linux桌面用户当中有很多受众;但是,这些补丁很少被并入到主分支当中去,因为分支维护者总是说有其他更加紧急重要的补丁需要拉入。Con Kolivas感觉终端用户在Linux内核开发的社区里面根本不受到重视,最终由于这份失落感而决定退出。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Linux的主要应用领域在服务器,因此分支维护者将网络、存储、虚拟化驱动等补丁排在较高的优先级自然是无可厚非。不过从Linux桌面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发展方向无疑是很不利的,而发行版的开发者不得不自己想办法解决终端用户在桌面系统上的一些底层问题。

  这就引申到了另一个方向:在Linux桌面领域,我们需要一个与Linux内核领域不一样的贡献体系。在这条路上,已经有先行者进行了尝试,具体情况请看下文分解——《跳出Linux内核的圈子:看Ubuntu的另类之路》。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