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正在形成中?
1995-2011 美国科技行业活跃度和股价走势
对此,一些风险资本家争论到,2011年的情况可能跟1995而不是1999年的情况更加类似。如果泡沫正在膨胀,那么它离破灭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投资人若在现在避开互联网公司,他们可能会失去盈利的大好机会。风险投资公司Flybridge Capital Partners的Jeffrey Bussgang指出,在1995年到1997年间募得的风险基金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另外一些人指出了泡沫存在的迹象。例如,一些初创公司开出了数百万美元的薪水来吸引来自谷歌、微软和其他大型公司的明星程序员。当整个科技产业发展势如破竹之时,这些初创公司便在追寻一些拥有稀缺技能的人才。纳斯达克指数(NASDAQ)也许远低于2000年3月时的数值,但它已经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实现反弹。而用于衡量美国科技产业活跃度的旧金山联邦储备委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的科技活力指数已经接近11年前的峰值。
在投资者中也存在着非理性的繁荣迹象。风险投资公司报告一家图片共享和社交网络初创公司Color估值达1亿美元,尽管它的产品还未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经受考验。过去12个月里,投资者之间的竞争推动了社交媒体初创公司的估值增长了逾50% 。投资者们有时忽略了对投资对象进行严格的调查,只是一味抢夺投资对象以期赢得交易。在中国,情况也是如此。一些新公司的估值正以惊人的速度上涨,在第一轮风险融资中平均达到1500万至2000万,这个数值就算以美国硅谷的标准来说也是偏高的。
所有这些现象中最危险的是,投资者忽视了对互联网公司估值的风险性,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互联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除此之外,中国公司的发展还必须受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因素的制约。政府正有待关闭一些互联网公司。尽管中国尚未关闭任何一家上市互联网公司,而且公司通常可以进行自我审查,但任何违反政策的行为都可能对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的股票产生影响。
欧美互联网初创公司并没有面临类似的威胁。但是他们依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期望值过高的威胁。在斯坦福授课的前企业家史蒂夫•布兰克(Steve Blank)表示:“每个泡沫就像在玩音乐抢椅子的游戏,游戏技巧在于在音乐停止和泡沫破裂前,将它抛售或上市。如果Pier38的一些有希望的房客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他们或许有一天能够买得起一到两艘他们自己的游艇。”(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