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评论】从当时的环境来看,此想法与异想天开无异,但当时 Nokia 的内部风气比较开放,以激发员工创造力为导向。于是研发部门下拨了一些经费给这位员工进行研究。由于经费有限,无法支持独立的模板设计,因此第一代产品 770 的大部分组件均复用了与当时 Nokia 手机相同的组件,而 Maemo 的 Hildon UI 也是之前 Nokia 第一款智能触屏手机 S90 系统 7710 的衍生品。
Maemo 的供奉和 MeeGo 的摇摆
MeeGo 的前身 Maemo 的诞生只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芬兰作为 Linux 创始人的故乡,自然拥有大批 Linux 的拥趸,2004 年一位 Nokia 的员工希望能够把 Linux 移植到手持设备上。
从当时的环境来看,此想法与异想天开无异,但当时 Nokia 的内部风气比较开放,以激发员工创造力为导向。于是研发部门下拨了一些经费给这位员工进行研究。由于经费有限,无法支持独立的模板设计,因此第一代产品 770 的大部分组件均复用了与当时 Nokia 手机相同的组件,而 Maemo 的 Hildon UI 也是之前 Nokia 第一款智能触屏手机 S90 系统 7710 的衍生品。
最初并未考虑将其上市,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实验性产品对欧洲一些 Linux 黑客免费发放,结果在 Linux 圈内引起了非常棒的反馈。 在发售之初,770 只面向欧洲市场发售,也是考虑到一旦大规模发售,传统的手机零售渠道和售后部门完全无法支撑这么另类的终端设备。
如果 iPhone 没有出现,今天的 Maemo 也许依然只在一个小圈子里流行,就像她初始的定位那样。
但是由于 iPhone 的出现,使得 Nokia 的高端产品线疲态尽显,N95 后再无一款手机能取得大众的欢心,而 Symbian 已经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在短期内已经无法再承受快速奔跑的压力。因此 Maemo 被抬出来供上神坛。
当然了,真正的斗争过程是非常残酷的,Symbian 从占据上风到俯首低头让出高端市场,其中的故事非三言两语能说清,但是整个决策过程浪费了公司大量的资源,也贻误了与 iPhone 决战的最好战机。
庆幸的是 Maemo team 顶住巨大的压力,从 Maemo 5 开始,虽然系统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已经有了不少吸引眼球的亮点,原以为能自此走上康庄大道,突然传来消息,Maemo 和已经快要被 Intel 放弃的
Moblin 合并为 MeeGo
虽然其意图是希望借助 Linux 基金会和 Intel 的力量,将 MeeGo 延伸至更广阔的市场,包括平板,机顶盒,车载等,以抵御 Android 的进攻。 但以我来看,这样做等同于把自己的话语权拱手让人。况且和 Intel 联手并不能弥补 Maemo 的软肋。 Linux 迄今未能在桌面市场普及,还是因为太 Geek 化了,没有几个 Linux 的程序会花大力气在改善 UI 上,一方面是开源的作者缺乏商业利益驱动去做这个事,其次也是那些 Geek 们根本不在意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但对于最终用户而言,UI 就是一切,具体这个手机是 Linux 还是 Symbian 内核,他们才不关心。而对于商业软件的开发者来说,销量是第一位的,开发工具的难易度虽然重要,但是只要能卖出去,再难的开发环境也有人愿意干。
iPhone 没诞生之前,Windows Mobile 的开发环境是最好的,但是当时 WM 的销量始终和 Symbian 有巨大的差距。 一个 Symbian C++ 开发工程师的薪水要比 WM 的高得多,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 Symbian 的巨大市场份额摆在那儿呢。
如果把 Nokia 的复兴寄托在 MeeGo 上,那是一个非常不切实际的想法。Nokia 今天所面临的困局,更多的是由内因造成,外因只是加速了矛盾的凸显,如果不对公司来个翻天覆地的改造,那么即便推出一款明星产品也难免会沦落为 WebOS 的下场。 个人认为只要第一款 MeeGo 的销量能过百万,任务就已达成,这不但能够为后续产品打下群众基础,同时凭借其良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同盟军。
Symbian 之变
行文最后,看到了 Nokia 最新的消息,Symbian 手机的升级模式终于改变。外人很难理解这一决定的意义,但是这一点昭示着一个极具冒险精神的大胆计划开始浮出水面。
在 WM流行的年代,即便是古老版本的 PocketPC 也可以升级到 WM5,引发很多用户对于 Nokia 迟迟不提供 S60 手机的大版本升级有诸多抱怨,其实质上也是手机领域和 IT 领域第一次理念上的碰撞。
当年在内部也有这样的讨论,而 Nokia 这么做的原因在于,Symbian 系统在设计之初,为了更灵活的适应不同手机配置的需要,本身的系统是完全模块化结构。 这样的设计使得 Symbian 可以轻易设计出很多的分支产品来区隔市场,最显而易见的就是 FOMA,S60,S90,S90,UIQ 虽然基于同一个内核,但是在 UI 的设计上完全不同,而程序也不兼容。
但是后来发现,这样做对于公司的资源有大量的重叠和浪费,因此转而将 S60,S80 和 S90 合并。 但是 Symbian的模块化结构仍然被用于区分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手机,譬如 E 系最初的定位是面向企业用户和 RIM 竞争,因此加入的 VoIP 功能是 N 系及数字系 S60 手机所不具备的,而且 E 系也提前改进了功能一直比较阳春的通讯录和日历等 PIM 功能,这都是得益于模块化结构。
不过模块化的最大缺点也在于维护难度大,每款手机都必须由单独的团队来做维护。 如果为每款手机都提供大版本的升级,那么所带来的工作量是几乎是无法估算的。
而现今这一政策的宣布势必会缩小未来 Nokia 手机之间的差别,因为 Nokia 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再为每款手机单独定制 OS,因此未来的 Nokia 手机体验应该都是类似的,充其量也就是 3 个大系列之间会有些许细微的差别。
其所带来的用户忠诚度和使用体验的提升不言而喻,同时也可以减少人员的投入(猜想这也是为何能裁员 1800 人的原因),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最终用户而言,影响他们选择哪一款 Nokia 智能手机的因素就在于外观和设计,内在没有什么不同。 这也表明,Nokia未来发布的智能手机数量会大大减少。
QT 救驾
今天的 Qt 终于修成正果了,成为了 Symbian 平台未来唯一的开发框架。
Trolltech 在被收购之前,作为一家商业公司,他的许可证模式为 Commercial+Qt Licensing 双模式,这一点一直为开源界所诟病,还引发了一场长达数年的 KDE/Qt与GNOME/GTK 之间的争论。
这场争论直至今天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胜者。 而 Nokia 在收购 Trolltech 之后,对于开源界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引入了 LGPL 授权,因为 Trolltech 终于可以摆脱商业公司的身份,无需再为生存而担忧。
Qt 究竟为 Nokia 带来了什么?
简而言之有以下几点:
1. Symbian 终于有了一个能上得了台面的开发工具,原来的 Symbian C++ 使得无数的 Symbian 开发人员痛不欲生。同时也可以吸引成千上万的现有 Qt 程序员为 Symbian 和 Meego 开发程序。
2. Qt 的跨平台开发工具使得程序员所梦想的 once coding,any device 的理想接近现实。
3. Qt 的 Mobility API 使得 Symbian 的大版本迁移成为可能,因为从Symbian^4 (已经不复存在了)和 MeeGo开始所引入的 UI 全部由 Qt 重写,未来的操作系统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由 Symbian 或 MeeGo 构建的核心代码,另一部分则是由 Qt 构建的 UI 和 API,用户和程序员只需要和 Qt 打交道,底层的核心代码只有维护人员才需要了解。也就是说例如像 N8 这些手机,在未来的升级中,其核心代码其实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 UI,而消费者最为直观的也是这一部分。
当然咯,前提是现在这部分核心代码已经将相关的接口标准化了,未来也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动, 同时这样做也最大限度的保留了 Symbian 内核高效精简的特性。 因此这一计划应该已经是规划了很久的,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达成。
在 Qt 所描绘出的愿景中,什么 Symbian,MeeGo 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