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Ophone不给力 中移动终端策略发生巨变

  【IT168评论】2010年底,中国移动与RIM宣布在国内联手推出首个“中国移动黑莓中小企业及个人版业务”,由此,中国移动在其数亿个人用户、尤其是潜在的数千万3G用户面前,提供了一个更具诱惑力的终端产品选项。由此可见,中移动调整终端策略的决心越发坚定。

  这一全称为BlackBerry Internet Service(BIS)的黑莓网络服务,是RIM公司针对于个人用户或不能部署BES(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ice,企业服务)的企业开展的套餐服务,目前这一服务包括139邮箱在内的10个工作及私人电子邮件账户的推送服务。

  事实上,这一服务在国内的推出已经一再晚于业内预测。早在8月初,黑莓中国总代神州数码就曾向记者透露,中国移动的黑莓BIS服务可能在十一前后推出。但迟至12月,这一业务才最终出炉,且目前公布的只限于北京地区的移动用户。

  中国移动选择在这个时间推出黑莓BIS服务,显然是在备战2011年将继续升级的3G用户争夺大战,同时也是中国移动内部对其终端策略重新调整后的结果。

  在过去一年中,联通通过与苹果独家合作从而在3G网络(WCDMA)业务上取得了让移动艳羡不已的业绩。根据联通的官方资料,联通目前新增的3G用户中,有超过10%的用户是iPhone合约计划用户,其中不乏原为移动全球通客户的“叛徒”。iPhone用户的数据业务流量约是普通终端平均使用流量的近5 倍,其APRU(平均每个用户每月贡献的业务收入)值约是平均用户的2倍。据称,目前联通iPhone 4合约计划预约用户已超过60万,而且仍以每天近1万人速度增加。

  不过,让中移动没有想到的是,并非所有的iPhone用户都是冲着3G网络去的。有些狂热得莫名其妙的苹果粉丝看上去只关心能否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拿到iPhone手机,而对手机后端连着的网络是联通还是移动、是2.5G还是 3G并没有要求。于是,移动在北京、上海等地明确推出剪卡服务和10086的iPhone专席,在山东等地甚至已经推出iPhone套餐,直接开卖 iPhone。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抢”来的这些用户最多只是“回填”了其传统的2.5G用户数,并不能为其TD 3G业务带来增量。

  放眼未来一年,移动所受的压力将逐步甚于联通。在2011年,携号转网在完成6个月的试点之后将可能很快在全国推行,那时,中国移动在既有用户保有量的绝对优势将可能很快消失。客观地讲,正像很多人只是出于对iPhone的认可而入网联通一样,很多iPhone用户在拿到机器之后依然选择移动网络,也不是因为对移动网络有多深的感情,而是因为换号成本太大。可以想见,携号转网政策全面推行之后,被这一障碍挡住的消费者将越发难以挽留。

  而在移动内部,最初高调推出的自主OPhone平台目前看来,似乎也难以担当起拉拢用户、终端商和开发者的重任。根据一些调研机构的数据,OPhone平台手机销售惨淡,在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共销售2220.3万部,其中 OPhone仅占1.8%,约33.3万部。市场传言称,早先的合作伙伴如三星、联想和LG终端厂商目前都已搁置了OPhone平台产品的推进计划。有分析认为,OPhone平台本身的兼容性和稳定性都非常欠缺,而且在对外合作中显露出的强势作风也颇受诟病。而在新任总经理李跃上台之后,中国移动对 OPhone将采取何种态度尚值得考量。

RIM公司中国区总裁谢国睿(左),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副总经理范云军(右)

  RIM公司中国区总裁谢国睿(左),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副总经理范云军(右)

  显然,从苹果到黑莓,联通和移动之间的追赶表明,运营商已经意识到,有号召力的终端产品对于3G初始阶段的用户争夺来说,已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对于中国移动来说,黑莓可能难以带来像苹果之于联通的明显效果,但其号召力显然强过自己的OPhone。

  而对于中国移动来说,2011年可能是其新世纪里最危险的一个年份。当竞争环境越发开放之时,移动手中的资源已经不是一枝独秀。抛开其他因素不谈,移动在业务上体现出的一大问题其实正是对全产业链的环节介入太多。如今中国移动手中的好牌并不比联通和电信多,如果总还想着自搞一摊,已经不太现实。尤其在终端产品上,从苹果(iOS)到谷歌(Android),再到诺基亚(Meego)、微软(Windows),已经打成一片,在这些并非运营商的主场上,莫如提早放手,让他们自己飞吧。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