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论】
关于SSD
去年,我们曾经使用了一批SSD的PC,用来做数据库的服务器,用来提高数据库服务器的IO能力。但是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如果将SSD作为主存储,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SSD的稳定性还不够好,我们碰到了一些SSD盘损坏和SSD与机器不兼容的情况发生。
第二,SSD的容量盘都比较小,考虑到稳定性的问题,如果做RAID会进一步损失容量,性价比不高。
第三,SSD属于NAND类型的flash,写操作不仅会产生“磨损”,而且随着碎片的不断增加,写操作的性能会不断下降。
目前看来,SSD并不太适合作为数据库的主存储,写操作并不是SSD的特长,而且作为主存储的代价过高,SSD更加适合作为内存和磁盘之间的一层cache,降低读操作的延迟时间,我们将其称为flash cache。Oracle 11g R2中就提供了这样的功能,Oracle exadata V2配置了flash卡用来做flash cache,可以提供非常高的IOPS。对于MySQL数据库,Google和Facebook都提出了基于MySQL数据库的解决方案。
将SSD和Flash卡配置在PC服务器上,与普通SAS或者SATA磁盘混插,采用数据库flashcache技术,可以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性能,代价又不是特别高,我们也在考虑采用MySQL的flashcache架构。但是,如果你采用大型的存储设备,比如EMC和HDS,存储的cache实际上已经起到了一个二级缓存的作用,就没有太多必要使用SSD或者Flash卡了。
使用SSD还可以解决写操作的响应延迟,比如Oracle数据库的redo,因为每次commit都必须物理写入到磁盘上,所以将redo放在SSD上,可以提高写的响应延迟,但是不必将数据文件放在SSD上,因为他们并不是必须被写入的。这里要注意的是,SSD可能出现随着大量的写操作性能下降的情况。在我们的测试中,SLC的写能力比较稳定,而MLC的写能力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SSD一定有光明的未来,取代磁盘只是个时间问题,只是我们还需要等待技术更加成熟,价格更加便宜。
关于可扩展的数据库架构
数据库分片(Sharding)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案之一,将一个集中式的数据库拆分为很多小的数据库,从而获取数据库横向扩展的能力。但是,Sharding也带来一些问题:第一,应用可能需要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以适应数据库拆分的变化。我们通过数据库代理软件来解决应用透明访问的问题,比如Amoeba,让数据库对应用透明,从而降低应用修改的复杂程度。第二,Sharding带来了一些应用上的限制,比如join,复杂查询和事务,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适当的应用场景来使用,比如:在我们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绝大部分压力来自于商品,订单,交易等这类应用,其特点是:访问简单,数据量大,查询压力大。这类应用往往占到系统85%以上的压力,他们是非常适合做数据库拆分的。还有些应用是不适合做拆分的,比如一些查询复杂,事务要求高的应用,采用集中式数据库是比较合适的。
我们通过应用场景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案,既可以降低数据库压力,又可以降低应用的复杂程度。
还有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在数据库前端增加一层cache,比如内存数据库,搜索引擎,KVcache等等,属于读写分离架构的一种,通过cache层有效缓解数据库的读压力,提高整个系统的处理能力。在这种架构中,由cache层承载了大量的数据访问,而数据库则退化为一个单纯的数据存储。在我们的系统架构中,就大量使用了memcache作为数据库的外部cache,淘宝也开发了自己的分布式KV cache(Tair)。
作为DBA来说,我们也常常使用数据本身的功能去解决问题,比如Partition功能,但是它依然受限于单个database的处理能力,如果我们预期到单一数据库可能产生性能瓶颈时,就需要考虑借助一些应用架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总是局限在数据库本身的功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