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非常好的实践确保高质量产品势头
很多开发人员都希望自己能开发出一个全球通用的产品,在微软的整体质量控制下,如何在保证产品尽快上市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同时有这么多本地化的特殊需求,微软如何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针对这个问题,Soma谈了三个非常好的实践,以帮助微软不断扩大研发团队的同时,继续保持发布满足全球客户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的势头。
第一,就是非常严格的工程开发纪律,强调以客户为中心,考虑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从产品开发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而不是一个事后才考虑的因素。
第二,在整个产品开发周期当中,始终保持和客户之间双向的沟通。无论是为产品增加了新功能,或者是有了新的程序,或者是推出测试版本,都会和客户分享,这样客户会了解我们的研发方向,更重要的是他们也会有很多反馈的意见,这样当产品最终完成时,基本可以确信这的确是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
第三,要确保这个产品要在正式发布前在真实的环境下部署,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在重要客户那里。这样当产品真正推向市场之后就可以适应和满足实际环境中不同的需求。
另外,关于产品本地化的问题,实际上在整个产品开发流程中,对于最主要的产品来说,无论是用户界面设计还是语言选择,就需要把本地化需求纳入其中,而且系统中各个方面都可以很好地进行本地化处理,而不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潘正磊女士表示,如果客户有什么特殊需求,可以在平台的基础上,由我们的合作伙伴增加很多新的技术,这也是我们满足本地需求的一种方式。
微软中国研发团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针对企业级的软件产品, Soma表示,企业级客户通常会选择平台、技术来实现他们最关键的应用。对于一些金融业公司来说,如果一年中系统出现了30分钟的问题,可能一年大部分的利润就泡汤了,所以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对企业级客户来说是最重要的。作为普通消费者,如果个人系统出现问题,虽然说从心里不太开心,但是不会因此丢失了一年的收入。所以对比来看,对企业级客户来说,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是最关键的。此外,对于企业级客户来讲,可管理性和安全性也是极其重要的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往往有很多的计算资源,存储在数据中心、员工的个人电脑、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各种计算设备上,企业无疑希望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管理这些计算资源。在安全上,企业需要在确保其整个基础架构安全性的同时,也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以及获取数据的权限。因此,安全性和可管理性也是企业级用户最基本的需求。
从1985年到1995年,我们经历了从主机到服务器、从单一应用到多元应用的转向。据了解,目前微软的企业级技术中 “软件+服务”是重中之重。Dave表示,“软件+服务”的转换可能也要花上10年时间,届时计算应用会与现在不一样,其中一个标志就是,提供信息的解决方案不一定都发生在个人电脑上,更重要的是看什么样的人在何种场合下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他举了一个软件+服务的典型例子。比如Exchange和Outlook,今天我们可以把Exchange作为一个邮件服务器来部署,个人手机上和手提电脑可以有Outlook,还可以打开浏览器查询邮件,过去可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打造这样一个架构。但是今天,可以通过Visual Studio、SQL Server等产品,更方便、更便捷、用更短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星期或者是几个月)就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另外,目前大部分公司的技术开发能力都类似,比如现在企业都有ERP、CRM系统等等,但如何让一个公司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呢?Dave提到,要看它的分析能力,即怎样减少延迟、怎样做到实时的商业智能,决定能否比别人更快地做出更加适合的决策,这一点在今天非常重要。
通过这次访谈,记者了解到,微软中国的研发团队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Windows 7、Windows Server 2008 R2、SQL Server、Visual Studio等等,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目前正在参与微软核心产品的开发工作,虽然现在规模比较小,但是每年都在扩大,微软也在试图寻找最合适团队成长的途径。接下来,他们要面临的是更艰巨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