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智慧城市的“技术脉动”

    【IT168  评论】

    智慧城市的“技术脉动”

    “智慧地球”这条路一直都在,不过是IBM把其系统化、理论化了; 支撑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技术也早就储备就绪,只是之前没有被戴上智慧的花冠。

    如果说智慧城市是一座高楼大厦,智慧技术便是钢筋和水泥。如果把一座富有智慧的城市比作一个生物体的话,智慧技术便是其血液、骨骼甚至哲理。自2009年2月IBM在中国正式发布“智慧地球”以来,“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铁路”、“智慧酒店”、“智慧医疗”等一系列的“智慧”项目扑面而来,那些支撑“智慧”实现的技术准备好了吗?

    看看IBM的技术派们,怎么说?

    100%的智慧技术

    “也许,“智慧地球”这条路一直都在,只不过通过IBM的系统化、理论化,使它更清晰和易行。”一位资深的评论家说。

    智慧的技术亦如是。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兼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博士说,当“智慧地球”去年底在全球提出时,IBM的研究部门开始梳理哪些技术与智慧地球相关,结果有趣地发现,在全球的研发体系里有50%的技术与智慧地球有关系,在中国研究院,这个数字则高达近100%。这个统计数字,足以让李实恭向外佐证,“智慧地球”不是凭空想像,它是建立在IBM研究机构长期对趋势的研究地基之上。这家公司对实现“智慧地球”的骄傲和自信,恰恰来源于其雄厚的技术积淀。它已经连续16年高居全球技术专利的榜首。

    平和而睿智的李实恭于2002年加入IBM中国研究院,他所听到的第一个研究项目,是关于“防洪”——如何利用技术进行水资源的动态管理,特别是在发洪水的非常时期。

    在这位科学界的哲人眼中,“智慧”的理念便是“随获所需、知进退、知轻重”。在李实恭看来,“智慧”了的地球如同一个“全社会ERP”系统,而人是其中的主体。在正常的情况下,作为主体的人,在衣、食、住、行、工作等生活的各个环节,可以依托智慧技术判断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并通过智慧技术应用满足需求;而在异常的情况下(如天灾人祸),以智慧技术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指导我们何时“往前冲”,何时“往后退”。

    这种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理解,告诉我们 “智慧地球”不仅仅是IT的概念。而要实现这样宏大的愿景,李实恭认为需要三种不可或缺的技术: 拥有大量的信息数据、利用数学模型优化分析和进行高性能计算。一直以来,IBM中国研究院就是围绕着这三种技术进行研发的。而这些技术不是只躺在实验室里,它们已经应用在实际的案例中。比如说采集大量的数据,并且让数据产生价值。

    李实恭把数据的价值,比喻成“数据的灵性”。所谓的数据“灵性”,即是数据所代表的意义。比如前不久IBM与广东中医院合作,建立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并不是把原来手写的信息换成电子版。某个医生写的病历,换成同一家医院的另外一个医生写,同样的字不一定代表同样的意思。IBM协同广东省中医院把电子病历的表达做了规范和整理。这是我们智慧医疗的最基本的一项内容,建立符合国家和国际医疗服务标准的术语。”李实恭说。

    在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优化方面,IBM用数学模型来协助银行以及零售业选择网点。选择网点需要考虑几个层面的因素: 一是地理位置; 二是所选择点的客户的信息; 三是行业本身的情况。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把这三个因素加进去,最后做出决策。而在高性能计算领域,IBM在全球Top 10的技术排名中,占据了前7名。

    李实恭带领他的团队最近研究的一个项目,是关于饮用水的管理。饮用水从水厂出来是符合标准的,但到居民家里却不能直接喝了,因为水会经过很多管道。或许在某个环节水质会受水管裂缝、地质变化等等影响。IBM在饮用水经过的很多点设立了信息采集点,一旦发现水质有问题,马上向上追溯到流经的管道,看是哪里出问题了。这个过程也是典型的涉及到动态信息的采集、数据分析和高性能计算的应用。

    李实恭承认,尽管目前研究院的技术100%与智慧地球有关,但从建立“全社会ERP”的角度来看,IBM的技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补充”。“毕竟无论从哲学角度,还是实践角度看,智慧地球的理想都很宏大。”李实恭说。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