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软件需求设计评审的八项要点需注意

    七、 注意对需求包含的用例文档进行评审

    用例是参与者对系统和参与者的交互过程所达成的一种契约。需求说明书基于用例的分析方法是也是当前较为流行的需求开发方式。用例文档作为需求重要的成果性文档也是需求评审主体之所在。需求评审确认的重点是对关键用户的最常用和最重要的用例进行深入和细致的评审,首先要通过测试用例的主干过程。而我们是否撰写有效的用例则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评审。

    1 用例的目标或价值度量是否明确?

    这一点是考察用例的编写是从用户角度还是从系统角度出发的。必须保证用例从用户角度出发,用例才有正确的目标。也就是说用例实际上是把用户作为参与者,以第一人称“我”与系统做种种交互的过程。而其中对过程的描述要让用户看上去很熟悉,如果用户看上去是如此的陌生,则说明你和用户的沟通还没能达成“契约”。

    2 用例是否是独立的分散任务?

    3 是否明确说明可用用例会给哪些参与者带来用处?

    不要以为用例能给所有的涉众者带来用户,它只对当前的参与者和相关参与者带来价值,这就是用例的范围。事实上,分析师应该清楚所有涉众者对系统和用例的主要价值态度及其约束条件。

    4 编写用例的详细程度是否恰当?是否有不必要的设计和实现细节?

    用例不应该有任何的设计细节,更不能出现UI设计。 我们要确保参与者是以黑盒子看系统的,这样化繁为简的思路,正是系统分析分层次目的所在。

    5 所有预期的分支过程是否都编写了文档说明?

    参与者的动作和系统的响应构成用例过程的主题,所以必须是尽可能的客观和详细的。

    6 所有预估的异常过程是否都编写了文档说明?

    参与者异常过程将转化成设计的异常处理机制,所以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绝对不敢使用没有任何异常处理的应用程序的。

    7 是否存在一些普通的动作序列可以分解成独立的用例?

    用例之间也有可复用的,能够把公共的动作序列独立出来,用例达到可复用的目标也是用例撰写要考虑的。

    8 每个路径的步骤是否都清晰明了,无歧义而且完整?

    用例中的主干过程、分支过程、异常处理的每个步骤都建议使用主动结构来陈述,即参与者要干什么、系统要响应什么,一步一步地描述直到完成整个用例流程。这个用例通常会是参与者完成了一个业务或任务流程。

    9 用例中的每个参与者和步骤是否都与所执行的任务有关?

    要防止用例目标和用例描述出现了文不对题或牛头马面的现象。

    10 用例中定义的每个可选路径是否都可行和可验证?

    用例描述与用例图的每个动作序列保持一致,是可以经过验证和系统执行通过的。

    11用例的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是否合理?

    分析师必须确认用例的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准确界定了用例的边界范围,区分了用例和用例之间的界限。

    分析师经常会发现在检查一个包含九个步骤的用例时,发现执行完第六个步骤就满足了后置条件,第七、八、九在用例的边界之外,很显然是不必要的。同样,用例的前置条件必须是启动在第一个步骤就已经满足。

    八、 注意需求评审会的过程和结束标准

    通常,需求评审会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业务审查人员分散在各个地域和时间上的不一致性是困难产生的所在。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分布式需求评审软件从网络上对需求文档进行预先评审,而在评审会中则要注意不要使评审会演变成了“业务会”或“技术研讨会”。

    同时,需求评审会的结果是对需求规格书完成了评审过程,那我们又如何判断审查的结束标准呢?请看如下几条建议:1 审查期间评审员们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已经解决。

    2 相关文档中的所有更改都已经正确完成。

    3 修订过的文档进行了拼写检查。

    4 所有标识为TBD(待确定)的问题已经全部解决, 或者已经对每个TBD的问题的解决过程、计划解决的目标日期和责任解决人等编制了文档。

    5 需求文档正式进入了配置库。

    本文阐述了需求评审和确认的一些“注意”事项,一旦完成需求评审将表示进入了需求设计阶段,欲知需求设计如何实现,且听下文为您分解。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