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以“云”概念为体系的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服务成为众多重量级IT厂商青睐的热点,作为集“网格计算”、“虚拟化”、“平台即服务”(PaaS)、“IT基础外包”等多种技术产品、服务理念的大成,云计算也逐渐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重点,因为区别于以往不确定性的IT投资而言,云提供商一般采用类似自来水收费的方式——按照SLA和数量收费。
云平台为什么这么“热”?因为对于IT部门而言,现阶段他们面临的棘手问题已经太多,为了减轻自身压力,SOA、服务外包、软件外包虽然已经甩掉部分压力,但业务部门已经被“惯坏的”的无底洞式的新需求及需求变更也足以让IT部门不堪,日复一日维持基础环境的健康状况更是透支了IT部门的所有人力。当我们把这些基础环境的工作交给云平台会有什么好处呢?简言之——甩掉很多麻烦。
·IT的成本变得透明而且量化,IT经理可以拿着Amazon S3的收款单跟货物流通部门说,今年为了GPS与移动地理信息支持,我们用了多少T的数据,需要交多少$费用了。
·IT部门的服务不再是无底洞式的更快、更高、更强,而是基于SLA协商的,即便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到底因为哪个IT资产的运行导致SLA不能达成。
·概念上,可以把地震、火山、洪水、台风这些保险公司都不经常承保的内容忽略掉,因为即便企业一个数据中心倒下了,只要云服务提供商的那片云彩还在,企业可以很快的恢复出云中的内容,并在异地快速建立新的数据中心平台。这些工作之前可能往往是通过大量的复制软件配合没日没夜的后台任务实现的。
·省去对于“老”设备的管理,毕竟随着多核多芯体系的发展,服务器大致3年就一代、5年就需要淘汰,一方面企业对于IT投资越来越慎重,另一方面新设备不能上马逐步制约IT体系的计算吞吐能力。而采用云运营商可以不用担心这些问题,哪怕企业的数据物理上被保存在浙江一个80386 PC的磁盘上,但北京的企业仍然可以在SLA协议要求的响应时间内获得这些数据。
·基于云平台的企业软件可以为企业的商业过程插上翅膀,点击手机,销售人员就可以获得企业部署在云端的各种服务化软件,而这些软件及数据之前也许他根本没有用到过,或者他手边的版本已经很旧了。
不过我们不妨看看美军的新设想似乎更有趣:阿富汗前线的一名士兵锁定一个目标,他无须呼叫自己的连队(进而一级级联系到某个基地),而是在单兵系统中确定自己可以命令导弹定点攻击的功能,接着从天空、海洋、陆地甚至是更意想不到的地方就可以飞来一枚导弹,几分钟之后该士兵的分布式计算请求满足了。至于这枚导弹姓“陆”?“海”?“空”?它无需知道,其间涉及多少个互联网平台、内部平台也无需知道。虽然这与我们日常处理的OLTP交易相差很大,这个设想也有不少启发内容:
未来企业应用可以将部分不可预期的基础部分交给云平台完成,同时将他作为“随时随处”移动中用户的接入终端,而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也依据服务化理念进行梳理和抽象。这样,当用户需要信息以及管理这些信息的软件的时候,他/她仅需要凭借手边可以获得的设备就能够完成相应的业务流转及信息处理。
那么为什么通常业内不能采用单纯的云方案,将企业所有IT完全托管到云呢?虽然理论上对于部分小型企业可以这么做,但对于中型以上的企业而言,成本和效率是制肘的关键因素,从现阶段云服务看包括:
·缓存信息的处理很容易被忽视,一般而言有个规律“需要调动最大计算量处理的内容,往往也是企业最多人关心的内容”,例 如:企业的年报、整个行业的汇总数据等,对于云平台而言,除非客户的云程序包专门设计的结果缓存机制,否则每当有新的用户请求时,企业都需要为昂贵的“重算”过程付费。
同时,常规应用中我们经常会将最近使用的一些信息暂时保存在内存中,下次调用的时候快速提取,但面对云平台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做这样的假设,因为设备、信息等资产的虚拟云分布,云服务商基本上并不会按照您业务上的需求,定制专门的寻址及提取路由支持,每次调用结果基本上都是“新鲜”计算的结果。
·安全一直是难于回避的,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需要的软件包在云上、数据也在云上,无异于将自己的IT资产“赤裸裸”的呈现在云服务商面前,且不说传统意义上的各种颜色的“客”及木马、病毒这些“常规威胁”,即便在企业接受各种调查的过程中,难保被云运营商出卖,毕竟请云运营商协助保守自己的商业秘密风险过高。尤其面临经济危机,个别大型IT公司都难保过冬,一旦发生类似的情况轻则中断企业业务,重则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因此,为了使用云平台还需要借助各种安全机制,从安全产品厂商对云的热捧上也可以看出端倪——用云平台的成本远远不止打开水龙头的需要支付的水费,还必须考虑滤水器的费用等等。
·时效成本也是问题,以往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保证在一系列系统紧密计算之后,对外发布服务反馈,但全部采用云平台每一个调用可能都是完全分离的松散调用,例如:企业的程序是外包给爱尔兰的公司开发并提交的,数据从上海提交被服务商保存在成都的云计算中心,这样为了满足几个小小的算术运算可能要等待电流围绕地球几周之后,这时候估计等着看您公司销售人员介绍公司经营状况的用户早已经失去耐心了,不仅如此办公室的Knowledge Worker们估计也会把大把时间浪费在等待“确认”消息框的过程中。
因此,从某个角度看,云计算与企业现有IT平台协同不失为比较合理的布局。云平台负责对企业外部、不确定吞吐容量环境下的交互,部署简单的信息交互软件包,尽量保存少量数据流水记录;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接管关系企业商业命脉的各种软件系统、内部服务、核心数据,定期从云平台ETL或者ELT相关信息,并将其纳入企业统一的商务智能环境。不过,协同的代价就是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借助云平台在甩掉部分“麻烦”之后,协同的计算环境可能会包括更多要素,管理和运行成本成为新的挑战。
但毕竟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而言,云计算始终不失为一个可控成本下的IT近似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