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钱,购买外币资产,引起了世界的振动。基础货币发出去以后,当然央行尽了很大努力回笼这些货币,但是毕竟这个货币的总量是高的。80年代大家有了钱直接就是农副产品,中国现在经济水平提高了,大量的钱首先冲资产市场,资产市场冲的非常高,2007年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上涨,最高值达到了2008年2月的8.7%,农村的物价指数达到9.2%。这个循环,对中国在外向经济节节胜利向前推进的时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整个平衡面临着一些困难。
第二,中国特别是制造业的生产力提高很快,并不是说中国企业生产率水平高于发达国家,也不是说生产力的变动率高于发达国家,因为我们的起点低,借助新的技术、新的管理办法,它的生产力增长很快,这两个因素都使得人民币兑美元、人民币兑欧美不变,就带来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流动性过剩。
而这个前面不单单是相对价,不单单是绝对数目,钱多了以后,往哪里漫游,这个漫游的规律到现在为止我们经济学家还没有很好地把握,但是我们知道一个道理,这个漫游不是整整齐齐像水一样就流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去,如果流到各个部门无所谓,所有物价涨20%或者30%,相对没有变。货币过多流动的时候有一个摩擦系数,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话来说,过量的货币,它不太相水,比较像蜂蜜,有点凝固性。过量的钱涌向哪里,那个市场就会挡不住的过来。从经验观察来看,中国过量的货币首先进入了资产市场,进入了投资品、房地产、股市,这个东西就会影响我们千家万户企业甚至个人家庭的消费和投资的决策。因为价格起来的时候,没有力量挡得住大家的投资。
这样就会微观上带来很多投资决定是不是做的对、投资质量是不是高。这就是我们这个经济成就是主要的,但是成就里面有一些导致不稳定的因素。这是资产价格的变化线。蓝线是上证指数,红线是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这种大起大落不但对实体经济有影响,关键是对人们的信心有影响,突然6000点了,可能预期中国股市应该8000点、10000点,把很多资源都放进去,这个泡沫哗哗下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两套房,很多家庭、企业的资产都全在里面。这个事情我们应该认真地回过头来看。
这是消费的物价指数,它是非常严重的政策问题,普通老百姓会受到物价上涨的损害,口袋里的钱不值钱了,特别是对固定收入者来说,同样的钱买到的东西少了,而且对于购买必需品的家庭来说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只要这条线一升,任何政府都要采取措施管制,这就是宏观措施的出现.
我们看工业曲线,它下降的很凶是前面冲的很高。我们不要认为冬天就是华尔街的一万亿美元的次贷仅仅是外生因素带来的,其实是里外共同的原因。现在舆论上,美国是说中国的储蓄率太高了,但是我们关起门来理解自己的经济体制,它是一个复合因素,主要是三个因素形成了08、09的困难。
一是04年以后宏观总需求的变动,为了调控使它平稳,汇率机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外向冲的很凶,所有只好把调控作为重点,对国内基本上采用的是抑制性的过程。
第二,我们给外需让步,大量货物出口,美国市场收缩、欧洲市场收缩,最近说美国储蓄率从多年的0回升到2%,这个对美国经济是增加了健康,而对中国来说,这对中国货物的订单,再加上现在的保护主义也有抬头的迹象,这个潮流下去,这个世界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第三,过量的流动性,带来了某些市场价格的支出,我们把很多投资者家庭企业拖进去,这三个东西一起发生了作用。这也表明了我们上一波的经济增长模式虽然带来了11%-13%的年度GDP的高增长,但是内在的基础不够或者配置不够,本来中国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决策层,因此指出中国的经济结构是有问题的,要进一步改和进一步调整,可是主动的调整没有改变,现在是客观地、被动的由于大的金融危机把这个话题提上议程。我们不能简单认为这是一个临时的外部的冲击,我们自己内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特别是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外部的东西我们无能为力,而我们自己的缺陷和机制方面只要我们努力是有可能改善的。这是我提出的主要观点。
大家很关心,以后会怎么样,特别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保8"是否能做到。客观上讲中国GDP总量30万亿人民币,所谓保8,就是今年实现2.4万亿的增长,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特别是目前各行各业都收缩的情况下,2.4万亿从哪儿来。另外一个角度看,2.4万亿有困难,不是完全不可及的。第一,中国有很多的储蓄率,政府如果主动在民间投资,这个资源是有的,过去十年的财政情况是比较好的,不是依赖于发钞票,而是依靠税收和国债。包括中央政府的债也包括替地方政府发的债,这个空间是有的。
通常来说如果把一万亿作为资本金,带动两到三万亿的银行贷款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所以从量上看,2009年"保8"的任务应该可以完成。就好象98年一样,当时中国的国力远不如今,但是当年也做到了7.8%的增长。1999年、2000年、2001年就完全超过了8。保8虽然是很严重的困难,最后是全国人大会讨论,但是只要下这个决心,我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即便达不到8%,也差不多。
从全球来看,今年美国肯定是负增长,欧洲现在报的也是负增长,日本还没有报,即便是6%、7%、8%,也是全球最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所以,从这一点上看,问题在于8%又怎么样?对于很多企业来说8%是不是意味着日子就很好过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看经验,10%增长率的时候,还是不好过。我们每个企业、每个投资家庭都会知道这是两回事儿,行业问题行业解决,公司问题需要公司自己解决,我认为最困难的就是在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时候,怎么坚持这几年提出的要把"好"放在前面,中国经济过去30年高速度的增长,但是是不是高质量的高速度呢?这个问题没有完全统一。
仅仅GDP的高速度,不一定意味着国民真正的享受就同样增加了。更不意味着我们的财富就累计了那么多。有时候不是一件事情。你要把环境、增长的质量、更和谐的社会关系放进来看,GDP增长仅仅是一维的,不能只有这一维。单看GDP增长,你也可以各种各样的增长。所以我认为这个难得的机会,就是今天导致了所有中国的企业,包括学术界冷静地反省。所以我说这是良机。夏天头脑热没有时间想这个问题,冬天倒是一个良机,认真地反思,为我们经济体中还存在的问题,如何面对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