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频道

数据库下半场,金融机构安全焦虑不减,规模实施仍如履薄冰

       数据库下半场的大幕已然拉开,金融机构身处其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一方面,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数据库作为金融信息的核心存储和处理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金融机构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关键载体,更是支撑金融业务高效运转的基石。然而,另一方面,数据库也成为了金融机构的薄弱环节,安全问题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令金融机构忧心忡忡。

  在2024年金融数据库技术大会上,行业主管机构再次强调了数据库在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以及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除了要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应用、新场景的需求外,还需要持续提升开源软件的风险管理与治理能力,提高产品安全技术水平,确保行业应用安全。

  金融机构在数据库的规模实施过程中,更是如履薄冰。每一个决策、每一步行动都关乎着金融业务的稳定与安全。从系统架构的选型到数据的存储与处理,从安全防护措施的设置到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这种艰难的处境,反映了金融机构在数据库下半场所面临的双重压力。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库的有效应用和规模实施,成为了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数据库安全可靠测评:靴子落地,几家欢乐百家愁

  尽管数据库市场依旧百家争鸣,企业及产品琳琅满目,但随着9月30日最新一批数据库安全可靠测评结果的揭晓,众多金融机构在筛选商业数据库时的选择已显著收窄至寥寥数个。这一测评结果的出炉,不仅为那些犹豫不决的投资人提供了一剂强心针,助其迅速“脱困”,更从深层次上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走向。

  安全可靠测评,尽管其标准并未公开,但其核心关注点无疑聚焦于“安全”二字。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数据库安全的坚固防线。这两者都是攻防策略与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交织影响的产物,随着安全威胁的不断演变而持续升级。

  技术先进的产品若不能确保其来源的可靠性以及维护的稳定性,那么其业务的安全性也将无从谈起。同样,若产品供应虽可靠但技术落后,那更是难以想象。因此,安全可靠测评在考核时,无疑兼顾了安全供应与安全技术的双重维度,从而得出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且权威的测评结论。

  此次测评不仅为金融机构等用户提供了更为清晰的选择依据,更在无形中推动了整个数据库行业的洗牌与升级。那些在技术与管理上均表现出色的企业,将在这一过程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新星。同时,这些企业的崛起也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进一步提升其在二十一世纪最为稀缺的人才浓度。

   针对金融业的网络攻击与勒索风险日益严峻

  近年来,网络攻击的形式日益复杂多变,传统的网络攻击手段已逐渐与恶意加密和社会工程学攻击相结合,形成了更为强大的威胁。据保守估计,仅在2024年上半年,全球勒索软件攻击者便已从受害者手中敲诈了超过4.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93亿元)。海外市场频频传出政府机构和知名企业被勒索的消息,如美国加州政府的公共服务机构、思科、丰田等,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攻击。

  在国内,勒索病毒攻击同样肆虐。根据奇安信发布的《2023年中国企业勒索病毒攻击态势分析报告》,勒索病毒事件已连续多年位居恶意程序攻击类型的榜首,对医疗卫生、制造业、生活服务行业等多个领域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行业因其数据价值高、敏感性强的特点,已成为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这些攻击不仅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服务中断,还可能对金融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造成灾难性影响。

  安全无绝对,合规第一位。今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继发布了多项关于数据安全、灾难恢复的法规与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对勒索病毒攻击的防护与恢复要求。这些法规与标准的落实,尤其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审查的加强,使得金融机构对数据库及存储系统安全的管理、控制和可视化要求更加迫切。

  金融作为国家经济运行的命脉,不仅关乎国家安全,更涉及个人隐私。近期频发的数据库系统勒索和可用性事件,给金融机构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务上的损失,更是对其信誉和公信力的严重挑战。因此,金融机构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加强防护措施,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维护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存算分离、软硬深度协同是金融数据安全基础架构

  大会上华为云数据库专家坦言安全是金融业务最核心的诉求。GaussDB构建了完善的5级防勒索体系,通过全密态安全能力和黑匣子能力,实现数据的全密态安全防护、防泄漏、防篡改、防勒索,让数据得到完整性和可用性保护,并通过软硬协同优化,对数据进行高等级的安全同步备份和无损恢复。

  存算分离架构作为金融业务安全的成熟选择,为数据库用户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成本控制、数据运行效率提升和系统安全可靠性保障。以微众银行为例,通过采用存算分离架构配置外置专用存储池,其数据可用性达到了99.999%,实现了两个数量级的提升。这一设计不仅确保了业务在极端情况下的连续运行,还为用户提供了近乎不间断的服务体验。

  中国农业银行在选择存算分离架构时,也是基于技术维度的深思熟虑。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级需求和挑战,农业银行特别注重产品的稳定性、性能以及与现有运营架构的配合。存算分离架构在这些方面展现出的潜在优势,正是农业银行所看重的。

  面对当前人为破坏为主的安全新趋势,根据诺斯罗普·格鲁曼纵深防御模型,存储成为了数据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存算分离架构,可以实现对勒索软件恶意修改数据行为的最敏捷感知与应对,确保病毒“进不来、改不了”,数据“可恢复”。这一防护体系的每一层延伸,防护效果都会得到数量级地提升。存算一体还是存算分离,不只是架构选型的区别,还体现在防护效率的天差地别。

   系统可用性及快速恢复能力需要依赖软硬结合的存算分离架构

  微众银行指出,其业务部门对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提出了99.999%的严苛要求,其核心系统每秒交易量通常在1000至3000笔之间,任何一秒的系统中断或不可用都可能导致上千笔交易损失及用户流失。传统存算一体架构下的x86服务器,可靠性仅能达到99%。

  微众银行存算分离架构在部分核心业务系统上线的显著成效,未来将在更多系统上线以及逐步替换存量业务数据库。微众银行实践让以在场金融行业代表对国产数据库存算分离架构加强了信心。

  与之观点类似的还有农业银行,在去年启动了存算分离试点后,完成涵盖信贷管理、资金转账、金融市场交易等多个关键领域各类不同灾备级别系统的投产运行,覆盖京、沪、蒙三地多中心。自投产以后系统运行稳定,各项关键性能指标与功能需求均满足各类业务和技术要求,这也是今年农业银行大范围的推广存算分离架构的关键所在。

  总结来说,在数据库下半场的征程中,金融机构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安全可靠测评的结果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存算分离、软硬深度协同的架构成为了保障金融数据安全的基石。“在金融的深海里,唯有安全之锚,方能稳住前行的航船。”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金融数据库安全发展的新篇章。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