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oPhone与iPhone无竞争

  【IT168评论】自中国移动宣布推出oPhone以来,关于oPhone与iPhone的比较与竞争假设就从来没有停止,近来随着第一款oPhone的上市以及联通正式推出iPhone,对于这一话题的谈论更加激烈。然而,事实上,oPhone是中国移动面向未来运营的战略产品,而iPhone只是中国联通争夺3G市场份额的战术产品,二者出发点根本就不一样,就更不可能存在所谓的竞争。由于oPhone采取了类似iPhone的触摸屏划控界面,于是有人认为中国移动是和苹果合作不成为防止其与竞争对手合作而推出oPhone来应对,在此基础上媒体以讹传讹,竟让它们展开了一场“关公战秦琼”般的对决。

  oPhone是所有采用中国移动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OMS(Open Mobile System)的手机的统称,它包含若干品牌、若干型号的终端,如Lenovo O1以及多普达A6188等。也就是说,oPhone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概念,而是依托于其采用的操作系统OMS存在,其核心是操作系统。OMS是中国移动“深度定制”的移动操作系统,它由中国移动和博思通讯公司联合开发而成,它基于Linux2.6的内核,在谷歌Android开放源代码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就OMS本身而言,其就是一款移动操作系统,与Nokia的Symbian,微软的Windows Mobile是属于并列的主体。作为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并无意通过开发和定制OMS来与传统的移动操作系统厂商在这个领域来展开竞争,而是希望通过终端、操作系统以及移动业务的整合来获得移动互联网时代价值链的主导权。

  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传统互联网以及终端厂商的势力日益渗透到移动业务领域,他们将互联网业务移动化并直接植入终端预装或者通过下载安装,运营商有着“被管道化”的潜在风险。而中国移动为避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沦为“管道”,先后推出大量的自有数据业务如飞信、无线音乐、快讯以及Pushmail等。同时,为更好地为用户创造优良的业务使用体验,除了开发不同版本的业务以适配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终端之外,中国更需要一块自己的阵地来部署当前的以及未来的数据业务,于是就有了OMS。OMS起源于Android平台,包含了Android组件,同时集成了许多增强的中间件、应用程序和中国移动增值业务。例如,OMS提供开发者一个优化的本地搜索引擎和API,这些可以被应用到集成本地搜索功能到他们的应用程序中,同时OMS集成了系列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包括Pushmail,无线音乐,快讯以及飞信等,为OMS用户提供独特的优良体验,还允许开发者开发更多优秀漂亮的特色程序,此外OMS提供的Widget API还允许开发者通过它开发各种跨操作系统平台的功能丰富的小工具应用。此外,中国移动将通过定制TD终端的方式实现OMS系统的大规模应用。

  也就是说,中国移动的oPhone或者说OMS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打造单一终端的吸引力,而在于更好地支持其当前的和未来的业务,为其用户在当前和未来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应用。

  回观iPhone,它是对Apple公司新推出的智能手机的统称,主要包含2G版、3G版以及3GS版三大系列,由于出色的设计与创新的功能,iPhone一经推出并受到苹果公司产品的粉丝们的狂热追捧。由于其终端具备独特的吸引力,并可以提供优良的移动互联网使用体验,可以在短期之内帮助运营商获得大量的高端用户,因此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与移动运营商广泛合作,在每个区域内往往选择一家运营商进行独家合作,通过合作协议,苹果公司不仅可以利用区域内运营商的渠道销售大量的终端产品,同时还可以通过协议获得运营商的部分iPhone用户的收入分成,而运营商则利用iPhone的吸引力快速获得一批高端用户。

  在中国,苹果选择了中国联通进行合作,联通采用年度包销额度(500万台)的方式获得合作的资格,而联通也希望通过iPhone的独特吸引力获得一批高质量的3G用户,同时提升其3G业务的影响力。由此,不难看出,中国联通与iPhone的合作只是停留在战术层面,希望利用其吸引力获得用户,提升ARPU等。

  总的来看,中国移动oPhone的推出意在当前的和未来的业务体验,以业务保证其价值链主导地位,是长期的战略型举措;而中国联通推出的iPhone旨在利用其独特吸引力短时间内赢得高价值用户,是短期的战术型举措,无疑这二者之间是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的!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