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数据库市场从数字上看,是个十分难以看得懂的市场,从每家发布的数字来看,都显得不是那么真实。再加上更加虚无缥缈的云上数据库市场,动则以十亿二十亿计,就更让人看不明白了。这些数字背后可能90%买的都是RDS for MySQL这种超级赚钱的产品。
有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线下销售的国产数据库,刨掉以私有云部署的RDS为主的销售额之外,年产值大约在80亿左右。个人以为这个数字相对是靠谱的。我非做这方面调研和咨询的人,确实很难掌握真正的的数字,可能我所感知的数字是不准确的,按照很多机构的统计,目前国产数据库的线下市场是超百亿的。也有可能那些数字确实成立,不过超过百亿的统计数字里可能包含了大量的非数据库许可证的集成和服务。
周二参加OB的年度发布会,遇到很多新老朋友,不管是数据库原厂是最终用户,都会问一句:“你感觉今年国产数据库市场有什么特点?”,今年的国产数据库市场确实与前两年有所不同。对于最终用户而言,他们更多的是关心怎么干好国产化替代,而不是还在考虑要不要干,或者什么时候开始干。因此他们更加关注技术的落地,而不是像前两年那样在迷茫地看着少数一些先行者的动作。二对于数据库厂商而言,他们一方面看着今年的订单前两年的增幅满心欢喜,另外一方面也担心他们自己的增幅与众多竞争对手相比还不够好看。
存在这种现象是十分正常的,因为今年对于众多国产数据库厂商而言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国产数据库市场反馈回来的数字可以让所有人都感受到,数据库厂商之间的分层可能从今年就开始了。前些年虽然大家在市场上各有所得,也都暗暗比拼,不过还没有特别冒尖的产品出现,大家差距都不算太大。哪怕是刚刚起步的,只有两三千万产值的产品,看着名列前茅者,心里也可以不大服气,觉得自己提一提气,也不是没办法赶上的。
今年年底盘点产业的时候,可能会让人感到压力倍增了。前阵子有人从上市公司半年报里推算今年达梦的年收入可能会高达15亿,如果今年达梦真正实现这个数字的话,那么其签约额应该高达17、8亿,甚至更高。这个额数字在80亿左右的总盘子里,占比已经相当恐怖了。达梦可能会成为这场马拉松里第一个冲出大部队开始领跑的那个人。我感觉第二梯队的线下销售的数据库年收入可能会在10亿以内甚至不足9亿,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之间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级差。
数据库市场与其他市场有其相似性,品牌效应是十分关键的,可能DBA更关心数据库的技术,数据库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容易获得DBA的好感。作为一个DBA,在技术上我十分认可崖山,他们的研发团队属于国产数据库的第一梯队。不过在市场上,他们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还相当不足。而一个数据库产品的成功,技术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尽快树立品牌形象才是数据库厂商在未来愈加激烈的竞争者占据主动的关键。
达梦在市场营销上似乎声音不大,不过这些年深耕线下市场,用自己的历史底蕴为自己的品牌筑基。OceanBase则以每年两次大会,十分高调地宣告自己的存在,品牌影响力也是增长甚快。电科金仓今年提出的口号也十分有感召力:“数据库平替用金仓”,让很多正在为数据库替代的成本发愁的用户感到十分亲切。华为GaussDB和中兴通讯GoldenDB的打法与传统数据库厂商完全不同,他们利用常年大B市场的营销模式作为其销售的核心,强大的市场能力是他们获客的关键。南大通用则利用GBase 8A在OLAP市场上占据了有利地形,不过在TP市场上目前声音较弱。崖山以与Oracle的相似性和目前模仿RAC最好的产品作为其标签,这个标签其实还是相对较弱的,对于大多数用户的大多数系统而言,这个特性并非他们的刚需,更不要说能够决策购买产品的领导可能都不大懂RAC是何物。
当产品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的能力相差不大时,差异化的能力与功能才是决定让用户选择你的关键。一般而言,能力提升对效果影响较小时,其他方面的竞争就会成为行业主流,目前的数据库市场也正在验证这句话。前些年大家都在卷单机100万+TPMC,当用户算明白了,一个中型商业银行未来几年的核心业务系统需求不超过40万TPMC的时候,TPMC这个标签实际上已经不会成为用户选择某个产品的依据了,而如果你的产品还只能通过这个数字去让用户感受你的数据库产品,那么这个营销策略注定是无法为你的产品加分的。
在这个已经充满寒意的深秋里,写这段文字,还是越写越沉重的,在国产数据库市场即将大爆发的前夜,整个产业应该都是充满了激情,同时也是充满了焦虑。不管如何,干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