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于”湘江数评“公众号,作者老杨,经作者本人同意授权后发布
近日某软件大厂的清偿通知在行业内引起广泛的关注,让本就冷清的数字化市场更加寒意十足,一个在国内软件市场叱咤风云二十多年的大厂突然就爆出了如此消息,不得不让人感到惋惜,同时又不得不对中国的软件市场感到担忧,下一个倒下的又是哪一个大厂呢?
软件市场从辉煌到寒冬
国内的软件市场的“高光”期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从网上搜集与整理的数据来看,从1998年至2024年中国的软件市场经历了从辉煌的起步与爆发期(1998年--2011年)、移动互联网的巅峰期与转型期(2011年--2018年),在这期间伴随着国家政策红利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刺激了软件市场的发展,一些大厂也是在此时抓住了机遇迅速崛起。在消费互联网崛起之后,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整个数字化生态按下了快进键。如果说PC时代是“辉煌”期,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是“鼎盛”,此时中国软件市场的主战场从PC端全面转向移动端,软件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前所未有地紧密。
但从2018年起国内市场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疫情之后,大部分传统企业进入降本增效模式,由于企业营收下降,对于数字化的需求明显降低,至此软件市场的喧嚣与辉煌不在,进入寒冬期。
寒冬下大部分的软件公司都在苦苦挣扎,一些大厂为了拿到订单疯狂的卷方案、卷价格,就是不卷服务,在老杨看来这些所谓的大厂服务环节从来都不是自身的管理重点,抢订单才是,于是为了绩效考核指标、市场占有率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群,卷名词,但从来不卷落地应用效果,所以不难看出软件公司前期自己挖的坑,后期只能自己去填,自己前期酿的苦果,现在只能自己吞。
为什么国内的软件市场会变得如此不堪?
老杨分析如下:
第一,价格战
国内缺好的软件公司、好的实施服务,但从来不缺价格战,老杨做为甲方这么多年经历了无数案例,一些头部大厂为了拿下订单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尤其在价格方面,卷的令人咂舌,这种为了订单无底线的价格竞争,使得软件服务价格大幅下降,看似是甲方企业占了便宜,但实际上软件公司利润被严重压缩,甚至是亏本,这种情况下直接影响的就是实施质量。
第二,同质化严重
对于行业人士来说软件功能从来都不是门槛,有几个开发人员就可以拉一个队伍成立一个软件公司,功能可以照抄,谁卖的好久抄谁,造成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中国软件缺的是脚踏实地的创新与服务,但不缺良莠不齐的软件公司;功能可以照抄,但核心的管理思路与能力是难以复制的;
第三,混乱的市场
国内软件公司虽多,不缺产品,但缺乏的是健康的市场环境,一些软件公司总是喜欢采用先期低价中标,后期项目回收成本的“想当然”思维,忽视了自身的实施能力及项目落地的复杂性,往往是一期项目勉强上线或者直接烂尾,造成甲方企业认为数字化“无用论”,或者软件公司无能论,如此亏本占“坑位”的营销思路如饮鸩止渴,确实操蛋,亏钱是肯定的,大家竞相模仿下市场环境逐步恶化,利润持续走低,没利润还谈什么发展?倒闭也是正常的。
基于软件市场及软件公司的种种问题,一些头部企业纷纷成立内部软件开发部门或内部数科公司以此来解决技术壁垒、个性化场景难以满足以及服务响应慢的问题,甲方企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这进一步压缩了软件公司的生存空间,同时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这让本就鱼龙混杂的软件市场愈发混乱。
软件大厂存在哪些问题?
软件大厂的优势在这里不必细说,与一些软件大厂打交道这么多年,说实话是又爱又恨,群内的CIO们谈及一些大厂的产品及服务时满屏皆是吐槽,一些大厂有实力、有技术、有产品、有市场,还有众多甲方企业的期望,但一手好牌最终打的稀烂,财报上是连年亏损,大项目一个接一个烂尾,甲方企业存在问题不假,但软件大厂的问题也多多,当双方的问题都碰撞在一起无法解决时,那就是各种甩锅的开始。在老杨看来当前软件大厂存在问题如下:
第一,产品架构臃肿且老旧,屎山代码,难以适应互联网下甲方的审美及应用需求;在软件功能上是不断的增加,应用操作越来越复杂,还美其名曰精细化管理,沉浸于技术自嗨中,而忽视了一线业务的需求,导致在基层应用怨声载道,所以脱离一线基层的需求任何软件所谈的所谓降本增效都是扯蛋的;
第二,实施能力参差不齐,且售前与实施脱节严重,售前靠忽悠,实施是小白,这正是缺乏专业落地梯队的表现,如此状态下造成软件实施效果差强人意;
第三,缺乏项目管理能力,为什么很多项目可以盈利但最终亏损了,究其原因还是项目管理太草台班子,对项目风险预判不足、对交付时间控制不了、对甲关系不会维持等,不仅是经销商甚至大厂的原厂能力也是如此;
第四,自身运营能力不足,过度的追求概念而忽视客户需求,在方案上虽满足甲方领导需求,但在落地上难以满足一线要求,方案与产品脱节,承诺与交付脱节;同时产品缺乏专业化的纵深能力,只追求概念化,宣传与实际不符,模仿国际大厂,只学到了皮毛,失去了自身的优势及特色,搞的不伦不类;
第五,服务缺乏体系化,服务投入严重缩水,服务质量与收费不符,只想在服务上薅客户羊毛,只想如何用技术手段控制或者“绑架”用户,而不是想办法提升客户服务质量,造成客户怨声载道,但又不得不“屈从”于大厂的技术与产品;
在当前市场情况下一些软件大厂再喊“出海”,老杨认为其存在一定盲目性,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都搞不定,面对海外陌生的市场、文化、政策以及需求,软件出海估计都是去捞沙子,瞎折腾。
在如此严峻的市场情况下,你认为下一个倒下的软件大厂是谁?当前究竟是软件行业的寒冬还是市场进入了稳定期?AI能拯救中国的软件行业吗?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