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频道

定制化BI可视化产品还能活多久?

最近做大数据成本降本治理,服役了五年多的定制化开发数据可视化门户要下线了,当时刚到公司做了改版迭代升级,指标层面可以做到组件化复用。替代方案是低频访问的公告后下线,还有热度的迁移到自助BI报表配置的看板中。

结合近期数据产品求职辅导部分同学对于BI分析方向的数据产品的岗位理解偏差,总结下定制化可视化报表产品和自助BI产品的爱恨情仇。

一、核心区别

定制化开发的可视化报表:由IT或专业前后端开发者定制化开发实现,通过编程实现高度定制化的报表需求,通常基于一些可视化的组件进行高度定制化改造(如Echart、AntV等)或自研系统完成,强调数据整合、复杂逻辑处理和稳定性

自助BI工具的可视化看板:以业务人员为核心,通过拖拽式操作快速生成动态分析图表,支持灵活探索数据,典型工具包括FineBI、Tableau、观远数据、QuickBI等

二、优劣势对比

三、适用场景

1. 定制化开发适用场景:

  • 高合规性需求:如财务报表、法务报告,需严格遵循格式规范

  • 复杂数据处理:如供应链管理中的跨系统数据整合

  • 长期稳定需求:如企业固定周期报表(如年度审计报告)

2. 自助BI工具适用场景:

  • 敏捷分析:如市场部门需实时分析销售趋势(如FineBI支持即席分析)

  • 业务主导探索:如零售企业通过动态看板优化商品组合

  • 中小团队快速部署:如初创企业使用帆软等低成本搭建数据看板

四、未来趋势:自助BI将成为主导,但两者长期共存

1. 自助BI的主导性:

  • 技术驱动:AI与大模型赋能(如美林数据“智能问数”实现自然语言分析)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

  • 业务需求变化:企业对实时决策的需求增加(如智慧零售需分钟级响应),传统开发模式难以满足

  • 成本效率优化:自助BI显著降低IT依赖(如某零售公司节省80万人前后端开发成本,业务自助取数可视化分析)

2. 定制化开发的不可替代性:

  • 复杂场景需求:如金融行业的合规报表、政府项目的数据整合仍需定制开发

  • 混合模式兴起:部分企业采用“双模BI”(如自助BI工具结合固化分析与自助探索),兼顾稳定与灵活

五、总结建议(BI数据产品求职参考)

  • 初创/中小型企业:优先选择自助BI工具,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并降低成本,一般价格在10-30万就可以解决。

  • 大型企业/强合规行业:采用混合模式,核心报表定制开发,辅助分析由自助BI完成。

  • 定制化的客户项目:乙方公司为客户(如政府可视化大屏等)做数字化专项项目时,基于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

  • 未来方向:随着AI技术渗透,智能BI(如自然语言分析、自动看板推荐)将逐步成为主流,但定制化开发仍会在特定领域保持优势,所以求职者需要建立对数据指标体系建设、数据指导业务决策分析思路和方法论、使用自助BI工具进行可视化产品配置、以及统筹数据&前后端研发推动定制化项目从0到1落地的产品能力。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