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频道

盘点那些让信息部门崩溃与无语的瞬间

本文来自于”湘江数评“公众号,作者老杨,经作者本人同意授权后发布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信息部门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常被默认为“科技超人”——上能修电脑,下能调电梯,左手开发AI,右手搭建ERP,甚至还得精通智能马桶的维修,可以说是被要求的“无所不能”,陷入“什么都得干,什么都干不完”的困境,但这种“万 能”标签背后,是无数崩溃的瞬间,甚至成为某些问题的“背锅侠”。今天老杨就来盘点一下那些让信息部门崩溃无语的场景。

1.“凡是带电的都归信息部管!”

某企业信息部门小A吐槽:电脑坏了找IT合情合理,但电梯故障、智能窗帘失灵、甚至咖啡机不工作,也统统甩给信息部,把我们当万 能维修工了。最离谱的是,有一次行政部大喊:“老板的智能马桶冲不了水了!信息部你们去维修一下!”小A无奈的说:“我们部门是搞数字化建设的,不是通下水道的”。而行政部还不解的说:难道智能马桶不是弱电吗?不是你们信息部门管理的范畴吗?

该案例的问题就在于大部分企业对信息部门存在很大的认知偏差,且相关工作职责缺乏边界,因此需要制定IT支持范围清单,哪些是IT负责,哪些是后勤部门负责,否则就是相互扯皮与甩锅。

2.“我的电脑开不了机了,但我检查了肯定不是电源的问题”

某年某月某日某企业某部门某君打电话至信息部门,曰:我的电脑开不了机了!

信息部回曰:请检查一下电脑主机是否亮灯!

某君回:不亮!

信息部回曰:那请再检查一下主机的电源插头是否松动?

某君回:正常!插的紧紧的!你们赶紧来处理吧,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处理!

信息部门马上派人前去处理,结果发现:该电脑主机的电源线插头未插!

哎!信息部门IT人员直摇头:这是典型的服务依赖症!

从该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该企业员工的IT素养不足,在数字化方面对信息部门存在极大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造成的后果就是IT部门的工作量居高不下,看似每天忙忙碌碌但处理的都是一些低效价值低的工作,因此企业数字化想要做的好,员工的基础数字化素养必须提升。

3.“开发个邮件阅后即焚功能,明天就要!”

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建设究竟是先满足基层业务需求,还是先满足领导需求?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管理场景、不同的企业文化自然有各种不同的解决模式,但有时候某些领导的需求也让信息部门颇感头痛,难以解释,比如某企业领导要求信息部门开发一个邮件阅后即焚功能,且明天就要!且不说此种做法对于管理的合规性,仅仅是实现期限估计会让任何一家软件公司吐血三升!领导灵光一闪的需求,仿佛信息部是神灯精灵,点一下键盘就能实现。至于安全协议、邮件系统架构?那不重要。

领导提出此类需求,一是对技术实现难度缺乏了解,不明白邮件阅后即焚功能需要涉及高强度的加密技术、复杂的权限管理以及与现有邮件系统的深度集成;二是企业在需求提出环节,缺乏对技术可行性的前期评估机制,领导仅凭主观想法提出需求,未与信息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和论证。从另一个侧面也看出企业领导是数字化转型的天花板,领导的意识及数字化能力关乎成败,这看似是一个无解的题,因为领导的思想并不是信息部门可左右的。

4.“你是信息部门的,怎么连代码都不会写?”

某公司对信息部门进行优化,当要求裁撤全部开发人员时,信息部门负责人提出反对意见,并说明了开发人员的重要性,但HR反问道:“我们HR部门的人各个业务场景都精通,你是信息部门的,怎么连代码都不会写?”接着又道:“给你们一个月时间能不能学会?”该负责人瞬间头秃!在降本增效的压力下仿佛信息部门人人都是全栈工程师,既要会修打印机,还要精通Python、Java、C++,甚至得懂区块链、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

这种质问源于企业对信息部门职能的狭隘认知。多数人将信息部门简单理解为软件开发团队,却忽视了信息部门在网络安全、数据管理、系统运维等多方面的核心工作。因此信息部门需要在企业内加大宣传,让更多的领导及员工认知信息部门;但如果是HR部门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任何解释工作都是徒劳。

5.“系统中的流程为什么不能按我的想法自动流转?”

数字化系统为什么应用难?大部分企业的业务部门总会说:系统不好用啊!

哪里不好用?

业务部门答曰:系统中的流程为什么不能按我的想法自动流转?没上系统之前纸质流程用的好好的,为什么一上系统流程就走不通了?这说明还是系统有问题,不好用啊!

业务部门的需求总是千奇百怪,都希望系统能读懂他的脑电波,这比AI还智能!

从此案例不难看出:业务人员提出此类问题,是因为其从自身业务流程出发,期望系统能够完全贴合自己的操作习惯与需求,但忽略了系统本身的架构逻辑、数据流转规则以及合规性要求。同时,在系统开发或优化过程中,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的沟通协作不足,信息部门未能充分了解业务需求的细节,业务部门也不理解技术实现的限制,导致双方对系统功能的预期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在系统建设过程还需加大技术与业务的融合程度。

6.“系统照抄就行了,别搞那么复杂!限你们一个月开发一套ERP出来”

某企业CIO吐槽:某日公司总经理在会议上批评信息部门工作推进太慢,要求:系统照抄隔壁老王家的就行了,还搞什么调研与个性化开发,别搞那么复杂!限你们一个月开发一套ERP出来!”

以上问题在部分传统企业屡见不鲜,企业领导有这种想法源于对软件开发的复杂性缺乏认识。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数据结构存在差异,简单照搬其他企业的系统,无法满足自身业务需求,还可能面临数据安全、系统兼容性等问题。同时,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对自身需求的深入挖掘,试图通过捷径解决问题,这也是很多企业数字化建设为什么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难发现该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缺陷,缺乏科学的项目规划与评估机制,未充分考虑开发过程中的风险与挑战。至于解决方案嘛,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可参考老杨公众号历史文章。

以上典型场景有人会说是杜撰的,但确实是真实发生过的,因为每个企业的管理是不同的,人员素质能力也是不同的,发生一些离奇荒诞的需求也不足为奇。正如某企业CIO所言:我们不是数字化工程师,而是“职场许愿池”;领导及员工不止产生需求,还为我们提供“血压”;我们最大的超能力,不是技术,而是面对荒诞需求时依然保持微笑的毅力。

综上所述,老杨最后要说的是:IT不是万 能的,但企业没有IT是万万不能的。信息部门的核心价值在于用技术赋能业务,而非成为“万 能修理工”或“背锅侠”。要改变现状,需要:

  • 企业侧:明确IT定位,优化管理机制。

  • 业务侧:提升技术认知,减少无效需求。

  • 信息部门自身侧:提升服务能力,做好向上管理。

只有当企业上下对IT有正确的认知,信息部门才能真正从“崩溃无语”的困境中解脱,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的核心引擎。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