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频道

国产数据库培训认证大盘点

  近期,闲来无事,参加了某国产数据库的认证考试,拿了个证。这也是我近二十年来,又一次参加数据库认证考试。考试结束之余,不禁想了解下国产数据库的认证情况。众所周知,国产数据库近些年来发展迅猛,伴随着国产化的大趋势,有更多的企业、场景开始使用国产数据库。这也倒逼数据库厂商开始重视用户生态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部分,数据库认证首当其中。那么作为个人来说,也面临需要升级原有技术栈,开始考虑学习国产数据库。那么国产数据库好入门嘛?门槛高不高?本文就搜集了国内部分主流厂商的认证情况,谈谈对于国产数据库培训认证的几点观感。

  1. 认证现状盘点

  下图是从各厂商官网上收集培训认证情况,基本可大体反映当前培训认证情况。从总体来看,主流厂商基本都建立起有层次梯度的认证体系。具体从下面维度说明下

  1).类别/级别

  这里面大致可分为几类情况,一类是传统老几家,认证培训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分设有面向运维、开发的,甚至还有包括针对讲师的、单一工具等;一类是新兴数据库厂商,大多还在建设过程中,目前仍以初中级认证为主,高级认证还在开发或者走线下模式;一类是云厂商,受到云产品本身定位的影响,其认证通常是比较简单的,更多侧重在云平台的使用。

  2).学习方式

  现在都基本采用了线上学习的方式,方便快捷;而且绝大部分都提供了免费的学习资料可以学习。这相较于二十年前我学习 Oracle 的情况,已经好了太多。做的比较好的厂商,还提供了如视频教程(满足现在学习新形式)、实验环境(方便学生快速上手实操)、模拟考试(方便学生了解考试过程)等。可以说服务意识慢慢。但也有些相对不足的是,一般高阶内容提供的材料不多,想来主要是因为开发难度较大,人群较少导致的。

  3).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上,也多提供了线上考试方式,可以在线进行,避免了舟车劳顿。部分需要实操的考试,也都提供了在线环境,降低考试难度和复杂度。当然也有厂商还保留了线下考试的形式,甚至增加了面试环节,但主要是针对高阶培训也无可厚非。在费用上,各家差异很大,从免费到数千元不等,有些提供了考试券等形式降低费用。这点后面会讲

  4).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家大体类似,但也局部有区别,基本都是按照A-P-M系列展开;但在具体内容方面还是存在差异,这点我后面会讲。

  2. 吐槽及建议

  从上图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了国内数据库培训市场的现状,存在一些不出足,这里给出一些建议。

  1).入口好不好找

  大部分企业在官网上都可以找到培训认证入口,但有些藏的比较深,特别是云厂商往往没有独立的数据库认证口,都是在众多云产品培训之中,需要自己找找。其次是,相关课程设置是否足够明细,包括有的认证是需要有依赖关系,有的是课程与考试相配套的,这点都需要明示出来。

  2).学习门槛高不高

  学习一门新数据库,起步是比较关键的。这里有几个必备条件,一是数据库介质是否能快速获得,二是环境搭建是否简洁、资源是否足够低,三是相关学习材料是否够多且容易获得。针对第一点,有些厂商产品还提供了留资页面才能获得,有些则可以直接下载。针对第二点,好的一个入手指南很重要,甚至提供了在线环境,直接上手用,这对于小白非常友好。第三点则是要花费精力来开发课件。针对上面几点,各家差异很大,大家体会后自然就知道了。

  3).认证费用高不高

  费用的话题是绕不开的,毕竟是会花费厂商一定投入的。目前看到的各家差异比较大,那是不是都免费就好呢?个人觉得也非如此。当前国产数据库还处于相对早期,都在构建自己的生态。认证培训是个很好的着力点。个人建议,在初中级认证,采用免费模式,把入口打开,让广大用户能够进来。针对高级认证收费也合理,毕竟资源投入更大。此外,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到合作伙伴,毕竟免费不是一种商业模式,只有有钱赚大家才愿意参与,将高级认证或更丰富的培训课程留给伙伴,让大家挣到钱。针对高校学生、社区活跃者,可通过考试券等形式来激励。

  4).课程设置合理不

  各家课程设置大体分两类,一类是标准课程(如下图,是我考的崖山数据库认证体系),一类我认为属于非标类的。前者主要针对DBA人群,多采用A-P-M序列的方式来组织,但各家的培训内容差别还是挺大的。个人建议A序列,可讲述概念、入门操作即可;P序列则侧重运维管理层面;M序列则简述优化、排障及原理。后者则是针对其他人群的,包括针对开发者、合作伙伴、分销商或职业教育类,此类培训有其独有特点,课程设置各有特色。

  5).学习过程是否高效

  当前各家都提供了培训材料,也大多免费可获得,但材料质量差异比较大。好的培训材料是需要投入较大精力编写的,有的则只是将手册摘抄下来。在形式上好的做法,可提供多种手段,例如视频、实验课等等来方便学生理解;提供学习群来方便学员获得反馈及辅导;提供在线实操环境来降低上手难度;提供模拟考试来快速体验考试过程等等。

  6).考试过程是否顺畅

  在考试的过程中,大多是采用在线方式,通过视频来进行监考。这种方式降低考试门槛,学生随时都可以进行。但也有的考试,特别是高阶的考试,采用不定期的方式,甚至形式上线下的,这种就会加大学生考试成本及难度,有的甚至会选择放弃了。

  7).考试后是否有转化

  学生获得认证后,除了有一个仪式感的证书后,对于厂商是否有进一步的转化也很关键。目前看来,大都是没有的。这里可采取一系列获得,如人群触达(例如发送邮件、加入群组等)、认证转化(发送高阶考试券,鼓励进一步升级)、生态管理(产品发版评测邀约、线上线下活动邀约等)。最终的目的就是将这些通过者纳入到企业生态圈中,并形成相对核心的圈层,成为中坚力量。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