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行业都需要与时俱进,我出生于1970年,经历过IT技术对人类改变最为激烈的二十年,我高中的时候,“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至理名言,我因为分数问题,没考上计算数学专业,只能去读计算机软件。进入大学校门的时候,我的绝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计算机为何物,更别说摸过计算机了。大多数同学摸的第一台计算机算不上计算机,只是一个终端,真正的计算机在一个巨大的机房里,那台计算机是中型机DJS-8,有一段时间,我们还会在实验课上坐着大巴到南航去操作IBM 360大型机,那是当时在南京高校里唯一一台能用的IBM 大型机。我毕业后的数年里,“学会用电脑,走遍天下都不怕”正在逐渐替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后来也遇到过一些巨变,95、96年互联网风潮开启后,有朋友说,不去拥抱互联网,就没有前途。98年的时候,也有大神告诉我,别搞企业级应用了,去搞移动互联网应用吧。我当时还坚持在原有赛道上前行,不少当时选择换道的朋友发展得都相当不错。
不过这些变化与80年代末开始的计算机浪潮和现在正在形成的AI浪潮相比,都要小得多。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的AI浪潮是会深深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大事件。如何应对这个大事件,是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去做些准备的。今天我来聊一聊,AI时代开启,对DBA的技能要求会有哪些影响。
首先,机械记忆性的能力会贬值,现在很多企业面试DBA的题目都会有大量的依靠记忆就能够找到答案的题目。实际上随着AI技术的发展,这些技巧性的操作方法的重要性已经大大下降了,你随便去问AI,都可以找到十分准确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秘籍的价值会贬值,因为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在互联网分享这些秘籍,很快你就能在AI那里找到它。它的效率和准确性比传统搜索要强太多了,而且很多传统搜索也在引入AI能力,并且这些能力在以很快的速度迭代升级,越来越强。前两天我在MOS上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也看到了MOS在AI的辅助下,搜索结果变得更加准确了。
其次,实操能力保值和增值潜力大,数据库运维是实操要求极高的工作,光有理论是无法成为运维高手的。很多经历相类似的DBA之间的最主要的差距并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实操能力。比如说要把一个Oracle数据库迁移到gaussdb上,没看过资料的人肯定茫然无措,看过资料的人似懂非懂。做过实验的人好一些,但是遇到一些具体项目的问题的时候也是两眼一抹黑。做过类似项目的人会好一点,遇到问题还能够比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过大量实战经验的人则无比强大,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比较快地解决问题。
第三,有编程能力的DBA升值潜力大,在未来的时代里,传统的靠着人,用着简陋的工具去干活的DBA是不会获得领导的青睐的。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以及这波国产化替代浪潮的推进。如果只有少量的数据库的用户可能不一定会有专职DBA来做数据库日常运维工作。一个兼顾其他领域运维的人可能会统管这些IT基础设施,或者干脆把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工作委托给软件开发商。只有有大量数据库实例的用户才会设置专职DBA,而且DBA的数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DBA可能会管理大量的数据库实例,因此利用工具去管理成为必然的趋势。另外在AI时代,利用各种AI框架,通过AI能力来辅助运维也十分重要,有编程能力的DBA在这方面会表现出比传统DBA强的能力。
第四,懂业务的DBA价值高,随着国产化替代的完成,数据库与应用的关系更加紧密。传统的Oracle DBA只要把Oracle的技术搞扎实了就行了,而未来的DBA必须积极拥抱业务,了解业务,才能在运维中更加快速和高质量地解决系统出现的问题。想要通过像使用Oracle数据库一样通过调整一些参数就搞定系统的问题,难度会大很多。
最后一点,会用AI工具是DBA的基本技能,就像三十年前会使用电脑一样。我遇到的很多年轻的DBA都比较抵触AI,认为AI将会是DBA的竞争对手。哪怕AI是DBA的职场对手,DBA难道有能力去改变AI替代人的趋势吗?实际上在目前阶段以及未来很多年里,AI都会成为人类的强大助手,就像当年计算机帮助人一样。我建议年轻的DBA,去积极拥抱AI,尽快去构建自己的AI助手,用它帮你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