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终于发现,Serverless计算并非万 能药。Serverless和传统架构的混合几乎总是一种更好的方法。
Serverless计算的讣告可以这样写:
谨以此文深切缅怀Serverless计算技术,它诞生于开发人员和云计算架构师共同的殷切期盼之中。Serverless计算一开始就承诺可以毫不费力地实现可扩展性并减少操作负担,“部署后就不用管”的诱惑力吸引了许多人。一时间,Serverless蓬勃发展,并因其能够优雅、灵活地应对流量波动而备受赞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兴奋感逐渐消退。Serverless遇到了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成本的严峻挑战。人们发现,Serverless减轻了一些负担,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调试如梦魇般艰难,而限制则束缚了创造力。许多人对其无法满足每个应用的需求感到绝望,从而苦苦寻找可靠的替代方案。
最终,大家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即Serverless计算不是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而是一种适用于细分场景的专用工具。当我们聚在一起反思它的成败得失时,我们必须铭记它给我们的教训: 有时,最令人兴奋的新产品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判断。Serverless计算留下了一份喜忧参半的遗产,提醒我们在技术领域没有一种方法是至高无上的;正确的工具总是取决于它要解决的问题。
安息吧,亲爱的Serverless。你的教训将永存。
让我们反思一下那些尝试过Serverless并从中获得智慧的人。开发人员和企业现在明白了采用混合方法的必要性,即融合Serverless和传统架构,以满足其不同的应用需求。是的,Serverless有利于特定场景,如突发流量和异步组件,但它并不是万 能药。
是什么束缚了Serverless?
Serverless架构最初被推广是因为其能使开发人员快速部署应用,而无须进行繁琐的服务器管理。其吸引力十足:不再需要对服务器进行修补、具备自动可扩展能力,以及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且能降低成本。这一承诺引起了许多急于加快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的共鸣。
然而,许多企业在采用Serverless解决方案时,并没有充分了解其中的影响或权衡利弊。很明显,虽然服务器管理可能得到了缓解,但开发人员却面临着众多复杂问题。从数据库管理到安全漏洞,应用程序开发的挑战依然存在,促使企业重新考虑基于云的开发战略。
那么,采用Serverless的现实情况是什么呢?以下是几个方面:
Serverless应用程序具有严格的操作限制。冷启动问题、函数执行的时间限制以及必须使用经认可的编程语言就是其中的一些问题。此外,开发人员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异步编程模型,这使得调试变得复杂,并增加了与Serverless相关的学习曲线。
许多使用Serverless的企业支出激增。对于间歇性工作负载来说,“即用即付 ”模式似乎很有吸引力,但如果应用程序在不可预测的流量模式下运行或包含许多小型组件,这种模式就会迅速失控。对可扩展性的要求虽然有利,但也需要谨慎的预算管理,如果团队没有准备好密切监控使用情况,这将是一个挑战。
在Serverless环境中进行调试存在很大障碍。与传统的单体架构相比,在多个异步组件中查找问题根因变得更具挑战性。开发人员往往要把从服务器管理中节省下来的时间花在排查这些复杂的交互上,这损害了Serverless本应提供的运营效率。
明智的云开发策略
Serverless在企业云战略中可能仍有一席之地,但应将其整合到更广泛的应用程序开发方法工具包中。
Serverless计算在特定场景中可能仍然有用。具有流量稀疏和可独立测试的孤立功能的应用可能仍然是Serverless的理想选择。不过,对于具有稳定负载或更可预测模式的应用而言,传统方法可能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成本效益。
寻求可预测性的企业应选择传统架构。这样可以对环境和成本进行更细致的管理。单体和容器化解决方案可提供更直接的途径,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并简化故障排除。
混合云战略可以提高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企业可以混合使用Serverless、容器化和传统架构,根据各种应用的具体要求定制方法。这可以防止对任何单一模式的依赖。
在混合方法中,开发人员培训至关重要。团队需要熟练掌握传统范式和Serverless范式,才能成功驾驭现代应用程序开发的复杂性。
不错的尝试,云提供商
如今,Serverless已被证明是一项风险高且往往成本高昂的投资,并不适合大多数企业的需求。虽然它可以有效解决特定场景的问题,如流量不可预测的异步应用,但大多数企业发现传统架构提供了更高的可预测性和控制性。Serverless消除所有负担的神话已经破灭,因为团队需要管理的复杂性与传统设置类似。
在当前的云环境下,最好采用混合方法。在特定场景使用Serverless计算,但同时依靠更传统的方法来发挥两种策略的优势。是时候承认Serverless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并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做出选择了。对不起,云计算提供商们,是时候抛开这个问题向前看了。
作者David S. Linthicum是国际公认的行业专家和思想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