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频道

通过一张图来了解中国数据库产业发展的历程

很多朋友把国产数据库的起源设定到1977年的黄山会议,那是中国学术界对数据库这个专业技术的第一次广泛的讨论和交流,确实意义非凡,不过这次会议并不能真正算是国产数据库产业的起源,只能说是国产数据库技术的启蒙。

上面的图是我梳理了国产数据库发展的一些重要节点,这一系列事件串起来看中国数据库产业的发展,可能会让今天的我们有所启示。从1977年的第一次数据库研讨会也就是黄山会议,到1982年萨师煊教授编写中国第 一部数据库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是中国数据库的启蒙期。

1989年Oracle进入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虽然当时和现在都没有人关心这件事。我当年正好在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就读,在图书馆的演讲厅里第一次听到了Oracle这个陌生的单词,同时好像被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不过Oracle不是那天的主角,更吸引我的是同一场学术会议中SGI工作站演示的那个航天飞机发射的动画。我那时候已经开始接触数据库了,因为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我想要做的一个信息管理系统输入到DJS-8中型机中,所以我在一个笔记本上手写了我的第一个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使用的是DBASE III。冥冥之中似乎有所安排,在十多年后,Oracle成为我最重要的谋生手段。

随后Sybase、DB2、Informix等耳熟能详的数据库产品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97-1998年期间热火朝天的电信97工程把数据库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实笔者是1996年就接触了“97工程”的,当时与在北京参加Oracle Open World 的泉州本地网的朋友共同拜访了电信总局市话营业处的福建老乡,接触了《市话综合管理业务规范》这份材料,回到福建后,尝试在Oracle数据库上,用Developer /2000工具将系统开发出来。

国外商用数据库产品确实享受到了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红利,也助推了中国信息化的发展。从时间线上看,国产数据库起步比Oracle进入中国整整晚了10年,虽然一些高校90年代初就开始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研发,在90年代初就出现过COBASE这样的国产RDBMS系统,不过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数据库企业是1999年成立的人大金仓(现已改名中电科金仓),此时Oracle发布第一个版本的数据库Oracle v2已经过去了20年,在前一年Oracle发布了著名的Oracle 8i。随后的2000年,武汉达梦成立,一年后Oracle 9i发布了,这款数据库成为很快成为中国企业使用数据库的不二之选。2004年南大通用成立,而随着2008年神舟通用成立,中国数据库的“老四家”就聚齐了。

不把一些时间节点画一条线,我还觉得国产数据库的起步并不算太晚。实际上当我们还在黄山启蒙数据库技术的两年后,全世界第 一款商用通用型关系型数据库就发布了,而足足20年后,我们才拥有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库厂商,在2年前的1997年,韩国的第一款数据库Spiner诞生了,这是著名的内存数据库AltiBase的前身。

因为起步略晚,因此国产数据库错过了2000年代初中国的信息化发展大潮,2008年某能源行业的央企准备采购一些国产数据库的时候,居然找不到三家可以来投标的国产数据库公司(南大通用的GBase 8a是数据仓库),当时只找到了达梦和金仓两个产品。

因为在技术水平、易用性、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在中国信息化发展最迅猛的十五年里,Oracle等国外商用数据库占据了绝对的垄断地位,而当时因为成熟度不够,性能与可用性不足的国产数据库并未在这场信息化浪潮中分得一杯羹并趁势崛起。

虽然错过了最 佳的发展期,不过近年来,国产数据库又迎来一个新的窗口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开源技术、开放平台的低成本为遇到资金瓶颈的企业信息化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随着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的高速发展,数据库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2010年-2019年数据库行业风起云涌的时代,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国产数据库发展的高峰期,随着MySQL等开源数据库快速发展,以及去IOE浪潮的涌动和大数据的兴起,互联网厂商和云厂商大举入局数据库市场,同时一批以云原生和分布式技术为代表的的数据库厂商也快速崛起。国产数据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

从时间轴上看,实际上历史的车轮原本已经基本上扼杀了国产数据库发展的道路,不过历史总是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又给了国产数据库一个新的机会。现在就要看我们的企业能否抓住这个新的机遇,把国产数据库产品做好。有中国这个几百亿的数据库市场,国产数据库的未来肯定是光明的。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