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频道

降本增效下企业内部科技公司何去何从

本文来自于”湘江数评“公众号,作者老杨,经作者本人同意授权后发布

或许降本增效是压垮企业内部科技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前大部分传统企业生存艰难,数字化建设也进入“低迷期”,相比早几年的蓬勃发展当前显得日常冷清,“从缩减预算到维持现状再到团队优化,我们企业的数字化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感觉”某企业CIO在群内如是说:“现在企业情况不容乐观,年初我还在想各种办法尽量保住数字化团队,现在考虑的是如何保住岗位与工作”,无独有偶,今天又有微信好友找老杨吐槽:高层领导开会在讨论有没有必要保留内部的科技公司,原因是科技公司没有收入,没有为企业创造利润!

其实和这位朋友公司的情况一样,大部分企业内部科技公司处境都很尴尬!老杨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尴尬的内部定位:

大部分企业的内部科技公司都由信息部门升级而来,组织形态由部门变为公司意味着在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上、经营管理上、盈收上的独立,可以肯定的是虽然组织形态发生了改变,但其工作内容依然是承担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建设的重任,而比较尴尬的是作为内部科技公司企业高层领导并没有给予其明确的定位:是以内部数字化赋能为主,还是对外做市场经营,缺乏政策上的指导与支持,导致对内数字化管理难,而对外经营又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持;而有的企业虽然成立了内部科技公司,但其初心并不是更好的做数字化建设,而是为了用其特殊的性质比如“高新企业”来获取政策方面的减免及补贴,所以无论内部科技公司多努力,始终价值体现难;

第二,尴尬的财务收支:

受规模及管理成本的制约大部分的内部科技公司都不会有独立的内部财务,一般都有集团代管,虽然经济结构独立但由于没有外部收入,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支出也均靠集团“输血”支撑,由于没有盈收、没有利润,无法实现企业管理上的财务自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内部科技公司在集团内地位低、影响力不足的尴尬境地;

第三,尴尬的价值体现:

内部科技公司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对于大部分的传统企业领导而言最直观的无非就是看盈收,也就是说科技公司有没有赚钱!但定位上的尴尬造成了内部科技公司向集团分子公司收款难的囧境,因为在分子公司眼里认为内部科技公司就是提供服务的,都是“一家人”,谈钱伤感情!均为“白嫖”的心态,即使签订了软件购销及服务合同,大部分也都是个形式而已,所以内部科技公司的账面始终是“亏损”,但这并不是某些企业高层领导所希望看到的,影响了科技公司的价值呈现。

从以上不难看出企业成立科技公司的初心不对、定位不清晰、价值观不对将直接影响其在企业内部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某些企业领导“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内部科技公司过早的进入市场化,是影响其价值体现的最大因素。如果没有企业的战略支持、雄厚的资金支持、稳定的团队支持、较强的市场管理能力支持,企业内部的科技公司过早市场化、从外部搞营收,来体现其价值,将难以逃脱被淘汰、解散的命运。单纯以技术的热情,来应对市场的冰冷与残酷,是不可取的,以技术的视角做市场运营未必太天真了,所以老杨在这里建议企业负责人及内部科技公司负责人们要冷静,内部数字化建设都未完成,都未形成体系化、最 佳案例实践,就去做外部营销,那成功率几乎不足1%,结果就是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好。

有人说内部科技公司是企业数字化盲目扩张的产物,从表面看过高的成本支出及难以量化的价值体现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首要目标,其实造成这一切的结果与内部科技公司自身的管理能力也不无关系,除了面对盈收的问题,内部科技公司在企业数字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样也要面对:立项难、需求收集难、开发过程难、应用难等问题。虽然内部科技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在于转型而非数字化技术本身,需要的是企业战略的支持,需要的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需要的是转意识、转组织、转模式等,而当前大部分企业的领导做数字化转型并未深刻认知数字化的深刻内涵,只浮于技术层面、成本层面、或者任务层面、政绩层面,所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即使成立了内部科技公司,进行了数字化组织的升级,但企业并未进行深入的数字化变革,最终内部科技公司大都困于企业内卷,所以有时候干掉内部科技公司的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成本问题、降本增效可能是催化剂,而真正干掉科技公司的是企业内卷。

在老杨看来大部分内部科技公司对于未来而言都是迷茫的,一方面要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降本增效模式下的环境里生存,也就是“活”下来,而另一方面要在企业的各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及内卷下苦苦探索如何“活的更好”。有粉丝问老杨,内部科技公司如何做外部市场活下来?老杨认为想拓展外部市场内部科技公司需要具有如下“五个一”:

1.有一个爆品来快速赢得市场,以提升影响力;

2.有一个成熟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来切入市场,以体现专业能力;

3.有一个完整的推广策略来运作市场,运营策划能力很重要;

4.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来支撑市场;

5.有一个打持久战的准备,必须具备长期主义;

最后老杨要说的是企业领导层需要深入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深刻涵义,有技术能力、有技术团队并不等于数字化转型会成功,内部科技公司并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救命稻草,也不是领导的政绩工程,更不是新的盈利增长点,如果领导搞不懂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不要成立内部科技公司。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