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频道

企业如何进行内部的数字化诊断评测

本文来自于”湘江数评“公众号,作者老杨,经作者本人同意授权后发布

当前企业都在做数字化转型建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企业领导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

做数字化到底产生了多少价值?

数字化做到了何种程度?

关于数字化的价值一直是世纪难题,究其原因还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工程,且成功率不高,且在过程中总是问题百出,既有技术的问题,又有运营管理的问题,那么如何系统的诊断这些问题、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呢?一时间让CIO搜肠刮肚也难以出具合理的方案,不差钱的企业可能会借助外脑,比如第三方咨询公司,因为外来的和尚经念的好,而其发现的问题其实CIO已经提出过却因某种原因未被重视而已,这一方面体现了信息部门的影响力、话语权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却对CIO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用战略高度、体系化的思维来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今天老杨就来谈一谈如何进行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诊断:

第一,诊断依据:

首先要解决参考依据的问题,不能按自己的经验与想法胡编乱造,2023年11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第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根据公告,GB/T43439-2023《信息技术服务 数字化转型 成熟度模型与评估》国家标准将于2024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是第一部适用于各个行业和组织类型的、以信息技术服务为依托的数字化转型国家标准。该标准能够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现状,识别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就能帮助企业弄清楚自己的数字化身处何方、该往何处,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数字化成功转型的概率。

第二,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估

参考该国家标准,可以从组织能力、技术能力、数据能力、资源支撑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融合能力、服务能力七个方面进行评估。

第三,如何评估?

1.组织能力:

在大部分的传统企业认为信息部门即数字化组织,将转型压力全部集中于CIO,这种认知是非常片面性的,因此也造成了企业数字化组织能力的缺失,造成数字化工作推进难的局面。所以企业必须要构建符合自身条件的数字化组织能力,现有能力是否满足转型需求呢?可从如下方面进行诊断评估:

组织建设、战略转型、流程管理、变革管理四个方面进行诊断评估。评估内如包括人员意识、组织的岗位配置完整性、相关考核内容是否完整、数字文化体系的建设、是否建设外部专家库资源、数字化战略是否明晰、建设路径是否清楚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监控与纠偏、流程管理是否形成标准化体系并进行相关评估分析、是否构建变革机制、构建变革监测指标、并形成相关变革模型。

2.技术能力:

对于技术能力的认知,大部分传统企业的领导认为有几个技术大牛或有几个软件开发人员就可以把自己的技术能力吹上天,这是相关具有片面性的,企业的数字化技术并不是几个技术人员就可以提升的,能力也必须是系统化的,那么企业在哪几个方面进行自身技术能力的诊断与考评呢?老杨建议从:研发管理、技术创新、信息安全三个方面进行。

诊断与评测的内容包括:

团队的完整性、研发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是否建设研发平台及与业务数据的交互能力、是否将技术研发成果应用于业务、是否具有技术创新意识、技术创新是否满足业务需求、是否具有技术管理与推广能力、是否将数据安全纳入风险管理、是否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具有自动判断数据安全态势的能力等等。

3.数据能力:

企业应用各种系统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但对于大部分传统企业而言数据的应用能力始终不尽如意,这其中有意识上的问题,又有技术上的问题,比如由于技术问题造就的数据孤岛,其中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企业的管理问题,管理孤岛是造就数据孤岛的罪魁祸首。因此数据能力不提升,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基本都是无用功,那么企业的数据能力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诊断呢?老杨建议业务的数据化、数据管理、数据资产化以及数据业务化几个方面进行诊断与评测,内容包括:

数据采集能力、分析能力、是否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是否具有数据支撑的业务融合能力、数据打通能力、数据管理制度是否完整、是否具体数据分析平台、是否具体数据资产管理意识、是否具有相关数据资产管理机制、是否具备数据资产的管理组织、数据资产是否入表及形成数据业务、是否利用数据资产实现盈收创新等等。

4.资源支持能力:

当前一谈起数字化建设就是投入,让信息部门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成本部门,但是资源的缺乏又是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之一,所以对于数字化资源投入力度大的企业其数字化成果是相对可关的,那么如何开展资源支持能力的诊断与评测呢?老杨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基础设施、应用支撑、资金、知识体系建设,具体内容建议如下:

现有设施是否满足需求、是否建立相关资源的采购、统一调配机制、是否具有专项资金及管控措施、是否具有预算及落实监控机制、是否具体资金的数字化管理能力、是否建立资源管理知识体系、知识库等。

5.数字化运营能力

对于大部分的传统企业而言,数字化的运营能力是缺失的,导致系统上线以后应用效果大打折扣,系统的价值体现难,那么数字化运营能力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诊断?建议从营销、财务、供应链三个应用场景中去诊断,具体内容如下:

系统应用是否覆盖营销全过程、是否实现数字化客户管理、是否具备数据指导营销的能力、是否具备客户画像能力、是否具备数字化财务分析能力、是否实现数字化的预算与决算能力、财务系统是否实现与业务系统集成的能力、是否搭建成本分析与控制的知识库、通过系统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管理、是否实现物流信息采集、是否利用系统实现进销存管理、是否具备向客户推送销售及物流数据的能力、是否实现供应链采购风险预警能力等。

6.融合能力

数字化转型其实就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但对于大部分的传统企业而言,这种融合能力是非常缺失的,在大部分领导及员工心理认为数字化就是技术使然,是信息部门的工作,即使出了问题也是系统的问题、系统的责任,因此在企业数字化诊断中要将系统与业务的融合能力贯彻业务全过程,比如从产品设计、工艺、调度、生产、质量管控、设备管理、仓储配送各个环节,评测内容大致如下:

是否实现数字化的客户需求管理、是否支持产品设计回溯及数据共享、是否构建产品设计知识库、是否实现设计与业务数据的交互与协同、是否具备产品生命全过程的信息管理能力、是否具备工艺的数字化能力、是否具备工艺的数据管理、权限控制及审批能力、是否通过系统实现基于各方信息的生产计划排期能力、是否利用系统数据实现生产调度、是否利用系统实现生产调度全过程管理、是否具备各生产要素的监控能力并具备优化能力、是否实现各关键生产环节的数据动态监测、是否实现人机料精确管控、是否具备利用系统数据实现生产环节的资源配置能力、是否具备利用工业网络实现设备数据协同能力、是否具备基于系统的质量管理能力、实现质量的可追溯、是否在系统内构建质量管理知识库、是否利用系统数据实现质量缺陷分析、是否利用系统实现设备数据采集及日常保养管理、是否具备设备的故障数据采集分析能力、是否建立设备的故障分析及预警模型、是否实现配送设备与系统的集成能力、是否具备仓储配送与各个生产环节的数据集成与应用分析能力等。

7.数字化服务能力

服务是涉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全过程的,既涉及了信息部门对内的服务能力,又涉及了外部第三方软件公司及数字化设备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其能力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系统实施及应用,对于服务而言企业可从服务产品、服务交付、服务能力、服务运行四个方面进行诊断与评测,具体内容如下:

是否在系统内具备服务产品的管理与优化能力、是否具备版本管理能力、是否具备数据驱动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及创新能力、是否具备固化的服务资源及管理流程能力、是否具备服务产品在系统内的自动发布能力、是否具备基于用户画像的精准产品发布能力、是否实现全过程的服务交付数字化、是否实现远程交付与现场交付的融合协同、是否实现服务管理及运营数字化并实现从研发到交付的全过程数字化、是否建立服务管理数据模型、是否建立服务框架、是否具备服务的风险预警及监测能力、是否具备基于客户需求的综合方案解决能力、是否具有基于客户需求场景的服务组合能力等。

以上是基于GB/T43439-2023《信息技术服务 数字化转型 成熟度模型与评估》从组织到服务的七个数字化能力诊断项目,仅供参考,企业在应用时要灵活选择,且不可教条主义。为了直观的显示诊断效果,可对设定的相关能力诊断项设置分数,设置不同的等级。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诊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应在不同的阶段定期开展诊断与评测活动,通过诊断发现问题,不断纠偏,这样将有效的降低投入,少走弯路。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