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频道

OceanBase独立运营!首次亮相谈了这件事

3月20日,OceanBase城市行首站落地深圳,这也是OceanBase独立运营后的首次亮相。昨日,蚂蚁集团宣布,OceanBase已成立董事会,独立面向市场。

OceanBase CEO杨冰表示,OceanBase致力于打造负载关键业务系统的一体化数据库,作为一款100%“根自研”国产数据库,“根自研”就是OceanBase负载关键业务系统的最大底气。未来,OceanBase还会保持初心,一以贯之地为客户提供优秀的数据库服务。

这里有2个重点,“OceanBase致力于打造负载关键业务系统的一体化数据库”这一表述明确了OceanBase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目标。“根自研”是OceanBase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强调“根自研”和专注于“负载关键业务系统”的数据库建设,反映了OceanBase对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的认识和未来方向的把握。

作为一名长期跟踪国产数据库发展的媒体人,老鱼对“根自研”这一表述格外关注。

如果没记错,这似乎是OceanBase首次在公开场合明确提出“根自研”的概念,尤其还是在独立运营后的首个公开场合。在ToB领域,“根技术”一词近年来很火,OceanBase此次特别强调“根自研”,显然和“根技术”有所相关。

所谓根技术,正如人民网所解释,是指那些能够衍生并支撑起一个或多个技术簇的基础技术。它们如同技术树的根基,为技术生态的成长提供养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技术发展的繁荣与否。在这个意义上,数据库技术被视为软件产业的根技术。

因此,OceanBase提出“根自研”的概念,不仅是表面上强调纯自研。背后有多重含义,首先,是竞争优势的构建,通过强调“根自研”,OceanBase展现了其在数据库领域深层次的技术积累和极强的创新能力,这不仅为了构建明显的竞争壁垒,也提升了品牌的技术形象和市场认可度。

其次,展示其满足市场需求,应对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能力。“根自研”意味着OceanBase能够更灵活地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的特定要求进行技术优化和定制,确保其产品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满足行业对数据库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需求。同时,在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拥有“根自研”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掌控力和灵活性,应对外部挑战,如市场竞争等。

众所周知,自研可以分为纯自研和基于开源进行的半自研两种形式,而纯自研因为是从零开始,独立开发数据库、打造新生态的过程,这通常需要巨大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投入,一般企业根本承担不起。

而半自研则是起始于使用现有的开源数据库,进而对其核心部分进行修改和优化,逐步在开源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深度定制,直至完全掌握其技术和应用。

这两种自研路径各有利弊,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纯自研无疑具有更高的门槛和挑战,这是一条鲜有人选的道路。数据也有力的证实了这点。数据显示,目前,国产数据公司有近200家,300多款数据库产品,但真正敢说纯自研的屈指可数。

会后,杨冰在接受老鱼采访时表示,OceanBase从0到1自研百万行代码,自建研发环境和流程,对代码有完全的掌控力,没有开源协议风险,能够从容应对不同的业务场景需求,也具备了更强的突破复杂业务场景的能力。例如LSM Tree存储引擎、底层采用paxos协议都是业内创新。

而基于“一体化”产品理念,OceanBase已实现工程一体化、TP/AP一体化、云上云下一体化、单机分布式一体化,具备高可用、高安全、高性能、高性价比,适应专有云、公有云的不同部署方式,满足金融、政企、互联网等不同类型企业关键业务系统升级的需求。

自研与开源并不矛盾,杨冰说,2021年OceanBase开源后,OceanBase引领产品发展和社区方向,除了开源最核心的数据库内核代码、分布式组件和接口驱动外,还逐步将产品工具开源。杨冰强调,OceanBase社区版产品不会弱化,反而得到增强和磨练。据其透露,截止目前,已拥有超过300位社区贡献者,有超过500家客户将OceanBase社区版应用于实际的业务生产系统。

最后,杨冰表示,“根自研”能确保OceanBase为客户的关键业务系统兜底,在OceanBase1000多家客户中,已有30%将其应用于核心系统。

所以,通过“根自研”这个标签,能让OceanBase在近200家数据库公司中脱颖而出,说是核心竞争力并不为过。而OceanBase在其正式独立运营后的首个公开场合,谈论这一话题,也可看出其对这一技术路线的坚持与自信。

对此,有人对此可能嗤之以鼻,或者不以为然。为什么我们更需要“根自研”的数据库?

就如同知乎上的热门讨论“开源数据库这么香,为什么我们还要下功夫自研?”所探讨的。其中有网友评论观点直接点出了关键技术和产业领域自研的长期价值和必要性。

“这个问题跟很多其他问题等价,只是时代不同,例如:外国钢铁这么香,我们为什么还要自己炼铁?曾经,我们自己炼铁的成本远远高于进口钢铁。但是,如果你只是满足于进口钢铁,你就永远没有自己的钢铁工业,也永远受制于人。现在还有一个等价问题:外国芯片香,我们为什么还要自己造芯片?”

这位网友通过比较过去的钢铁工业和当前的芯片业,指出依赖进口的高级商品虽然在短期内看似成本较低,但长期来看,这种依赖会导致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并最终受制于人。通过自己研发和生产,尽管成本高且过程艰难,最终能建立起自己的产业,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技术自主。

因此,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看见自研就喷的人,非蠢即坏。

另有网友评论则道出了国外开源数据库的潜在商业风险。

这几年有两件事情可以关注下,我觉得这些为自研开源数据库提供了比较重要的理由:2018年,MongoDB的开源协议从APGL更换为了SSPL(Server Side Public License)[1]。

2023年,Terraform的开源协议从MPL更换为了BSL(Business Source License)1.1[2](btw,Terraform不是数据库)。

这两件事情都是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所有者把开源协议更换为了对自己的商业有保护条款的协议。……这些License的改变对于使用者,开发者,和服务的运营者都是很不友好的,甚至会让人有突然被收走一大笔钱的焦虑。

这条评论讨论了近年来某些国外开源数据库在开源许可证上所发生变化的事实,以及这些变化对自研开源数据库发展的潜在影响。这也为自研数据库提供了重要理由,即通过自主研发避免受制于他人的许可证变更和潜在的商业风险。

因为开源炸了,你没有专业团队,就等死吧,上次死的叫微盟。

这个网友用非常直接和戏谑的方式表达了一个观点:在开源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来维护开源数据库,那么很可能会面临巨大风险。这就需要数据库厂商有兜底能力,包括但不限于需要专业支持、快速响应和故障修复能力。

有几个公司敢直接把公司核心业务数据放到开源数据库上…

这条评论实际上表达了一种担忧或怀疑的态度,即是否真的有公司愿意冒险将其最核心的业务数据托管在开源数据库上。反映了企业对开源数据库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是否适合承载重要业务数据的疑虑,开源数据库无法满足企业核心业务需求。

毫无疑问,我们需要自研数据库,“根自研”的标签不仅让OceanBase在众多竞争者中突显其核心竞争力,也引发了对于我们是否需要更多自研数据库技术的深入讨论。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