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一些公司内部的产品项目讨论会,遗憾于我们很多做了2-4年的产品经理,在深度思考上仍然有很多欠缺。
有产品同学问我,怎么才能够思考得有深度一些呢?
我认为,所谓深度思考,在产品经理的语境里,本质上就是“问出好问题的能力”。
因为产品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产品的深度思考其实不是产品经理自己的深度思考(当然,产品经理自己会“想事情”这肯定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更强调团队层面的深度思考。
我认为,驱动深度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问出有深度的问题。
从推动事情的角度看,问出那些“难而正确的问题”,引发团队共同寻找共识和答案,是驱动项目能够走得更远、更好的方法之一。
今天我想谈谈我自己如何问出“好问题”一点心得体会。
01 方法1: 5W追问法
这个方法在需求分析的时候比较常用。
简单来说,就是找到一个问题,然后连续追问五个为什么,很多时候能够找到真正的原因,是产品经理需求调研的重要武器之一。
这个方法的优势是,很容易上手;劣势是,追问过程中对于问的那个“为什么”很重要,比较考验能不能识别出要继续追问的“点”,容易受到个人经验局限,较难产生思考破局的原因。
02 方法2:猜想提问法
这个方法在讨论产品解决方案、数据分析结果的时候比较常用。
如果说5W追问法是正面出击,那反问法,就是攻击敌人的背部,出其不意。5W追问法和反面提问法结合起来用效果比较好。比如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有没有可能是(……)?再沿着这个继续思考。
比如:针对近期新用户注册数量下降较多的问题,可能你通过分析用户注册数据,先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由于停止了引流拉新运营活动导致的用户数下降。很多时候在这一步,就停止了。但是如果你问一句,有没有可能是因为竞对促销活动导致的?
一般来说,可以从宏观经济/行业环境/竞争对手/用户变化/产品功能这么几个方面去提出猜测。
03 方法3:差异提问法
这个方法在策略分析、讨论策略效果的时候比较常用。
这个一般在观察数据分析结果时用的比较多,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把我们做的产品优化和数据表现直接归因,比如做了一个改动,后来观察到了页面的停留时长指标发生了变化,会容易简单把产品功能改动认为是指标变化的原因。
但是我们可以继续关注指标的差异表现,比如问一个问题,在所有用户群上都是相同趋势的吗,为什么在某一部分用户上有这个趋势,而在另一些用户上没有表现出来呢。这样我们能得到一个值得再去深挖的问题,团队可以再去看数据,讨论背后的原因。
04 方法4:批判质疑法
这个属于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应用了,很多时候,其实我们要质疑的是问题或者事情本身。
比如,当团队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去讨论一个解决方案的细节规划时,可以停下来问一下,现在是讨论解决方案的时机吗?我们前置的需求都了解清楚了吗?为什么我们在这个细节上讨论了这么久,是不是我们需求还没搞清楚?
05 方法5:本质提问法
批判质疑法和本质提问法这两个方法在产品方向判断、重大卡点决策的时候比较常用。
很简单,直接问“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这个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当我们团队对于一个问题有太多的答案和分支问题,可能是由于我们没能理解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件什么事情。用本质提问把大家拉回来,让大家不再关注细节,有助于理清思绪。
这几个提问方法使用起来从容易到难,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得出答案的思考讨论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
从使用场景来说:
越是执行层面的事情,越使用简单的提问方法就可以解决,因为执行层面很多时候就是细节问题,可能大家讨论个5-10分钟就能解决。
越是决策层面的事情,越要使用深度提问,问题越难,大家讨论的时间会越长,得到的答案也就越有价值。在决策层面能得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和答案,意味着决策质量的提升。
你有没有什么深度提问的技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心得。
作者介绍:@薄荷点点,高级数据产品经理;擅长数据BI、数据+AI智能产品,擅长0到1;数据《大数据实践之路》作者之一。“数据人创作者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