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于”湘江数评“公众号,作者老杨,经作者本人同意授权后发布
2023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与圈内朋友交流,大部分都是摇头叹息,看的出来大家的数字化做的异常艰难,企业受市场影响削减了数字化的投入,软件公司为本就不多的订单争得头破血流,即使中标了,也面临回款难的问题。在如此环境下,数字化并非想象中的一般会受相关领导的重视,也并非舆论中说的那般数字化是企业的必选题,现实是在大部分传统企业中数字化的处境很尴尬,所以老杨认为在2024年对企业数字化不必有抱有太高的期望,除非企业的一把手有相当的魄力去做转型。
当前大部分传统企业的领导人在数字化转型这件事情上已趋于理智,而这种理智并非企业领导对于数字化的认知有多深入,而真正的原因是在当年的市场风口上吃了太多数字化的亏,在不差钱的模式下大搞数字化建设,但最终大部分却做的一地鸡毛,因此在当前这种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生存成为了第一要务,而价值体现难的数字化自然要重新的去考量,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才能价值最大化的问题,所以企业CIO此时需要的是要以投资的角度来做数字化。
为什么企业的数字化会进入如此的困境,老杨认为这么多年来数字化背负了太多的期望与太多不切实际的要求,软件公司的吹嘘与胡乱承诺更是让数字化负重前行,其实数字化并非是那个拯救企业于水火的良药,一些专家将数字化过度的神话,最终变成了笑话。都说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于转而非数字化本身,回想一下从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提出到目前的这么多年企业到底转了什么?大部分企业其实都是在做所谓的信息化或者数字化的系统建设,虽然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但实际上是在重复做一遍之前的事,系统换了一个又一个,员工学会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系统的操作,然后又被弃用,接着再引进新系统,再学习......重复建设,但核心的业务流程、数据标准实际上是一团糟,今年决定做业财一体化,做到一半还未上线又要做数据中台,数据中台还未上线,明年就要决定做所谓的人工智能,领导总想弯道超车,而信息部门却在叫苦不迭,系统建设、迭代的速度永远跟不上业务的需求、领导的要求,于是我们看到转的是一波波的CIO,来了走,走了来;转的是各种系统一波波的换,各种汇报PPT一版版的改,而不变的是混乱的业务、流程与数据,最后所谓的数字化转型的结果就是铸就了数字化无用论的“神”话,变成了公司其他部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笑话。
所以在2024年数字化应重新回归技术的本质、服务的属性,需求是基础,技术与业务充分融合才是关键。
企业要清楚的知道数字化只是管理工具,而这种工具比较特殊,它具有很强的技术属性,想要得心应手的使用必须深度的去了解它,但是很可惜,大部分的传统企业秉承“专业的事情专业人做”的原则将数字化转型建设的重任委以信息部门,想当然的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信息部门的事情,如果做不好,那必然就是信息部门的事情,如果有错误那也一定是软件的错,在此情况下何谈需求?何谈融合?管理的孤岛下何谈协同?何谈打通?所以数字化最后展现的成果就是:孤岛化问题突出、软件功能被满满的吐槽,价值何在?领导看到的只有投入,而所投入购买的各种系统却产生了更多的麻烦,难道不是信息部门的能力问题?在此情况下系统就背了企业管理的锅,信息部门也难以体现其价值,在企业降本增效模式下被边缘化也属正常,因为企业都是以价值为纲的。
若想打破企业数字化转型难的问题,那就需要充分认清相关的关键卡点:一把手、认知、共识。
都说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所以这句话也就成为了众多数字化项目失败的借口。一把手为什么要同意做数字化?大部分企业或出于某种压力、或为了赶个时髦,很少有企业一把手是为了改革而借助数字化工具做转型,所以在缺乏管理魄力的情况下,一把手及企业领导是很难对数字化有深度认知的,即使有某种认知也是出于某某专家之口,悬于空中的那种难以落地的认知,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内部若想达成数字化建设的统一认识是非常难的,通常情况下一把手喜欢那种高大上的新名词与概念,业务部门关心的是需求能否实现,自己需要的能不能解决,而信息部门则更关注的是技术与落地层面的内容,所以在认知不统一的前提下造就了各种的认识偏差,自然也就形成了很多数字化建设的卡点。有意思的是在明知路径与方法有问题的前期下,信息部门还必须要做相关的妥协,大部分情况下来自于压力,因为地位决定着话语权,比如在选型环节,虽然明知采购部门为了降低采购成本而在产品功能上打折扣这种方法有问题,但也只能无奈的接受,原因很简单,信息部门影响力不够,难以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有支配的地位,接受可能也就意味着在此后的某个时间为今天的结果而背锅。
所以2024年的数字化还是要回归到理性,需要在理性下对数字化有更深度的认知,而非在降本增效模式下做“一刀切”,完全边缘数字化。企业需要回归到实际的业务需求,企业各方也要就数字化转型建设的复杂性、专业性达成共识,根据企业的现状做规划,脚踏实地的做转型,基础很重要,勿想弯道超车走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