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突围,路在何方?
从DTCC2023看国产数据库的未来,可谓是五味杂陈,太多复杂的情绪,无法溢于言表。一方面,国进外退,国产数据库应用开始进入深水区,迁移、替换、优化类的话题讨论,变得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国产数据库虽然数量多,但标准并不统一,用户面临选型难的困境。
可以说, 在“新老更替”之际,焦虑与迷茫,以及对未知的恐惧,如一股阴霾,笼罩在每个数据库人的心头!
加速裂变
当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信创重要性再次提上日程,国产化替代与自主可控迫在眉睫。此种背景下,数据库国产化有望全面加速。然而,放眼市场,国产数据库虽然呈百花齐放状态,有近200家企业,但各家企业的产品规划路线并不一致。
大体来看,国产数据库厂商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以达梦、人大金仓、南大通用、神通数据库为代表的老牌厂商;第二类是以OceanBase为代表的新兴创业公司;第三类是以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为代表的云计算企业;第四类是中途换道过来的企业,比如:之前在甲骨文体系下做服务的企业,或者在运营商体系下,从应用开发转型过来的企业。
▲腾讯云数据库总经理 王义成
相比之下,云数据库更适用于企业多云部署环境,能从根本上解决应用的扩展性以及资源成本问题。在腾讯云数据库总经理 王义成 看来,云数据库给正处于数据库选型中的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尽管很多企业选择以私有云的方式进行应用部署,但追求更低的成本、更可靠的架构,是所有企业选型的标准,而通过公有云与私有云联合的方式进来构建应用,显然在价格和技术水平提升上会具改善空间。
强势登顶
作为在国产化赛道快速起飞的“排头兵”,腾讯云TDSQL已拥有完整的数据库产品体系,旗下涵盖金融级分布式、云原生、分析型、向量等多引擎融合的完整数据库产品体系,支撑着金融、保险等多个行业的核心架构。
而熟悉腾讯云TDSQL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TDSQL团队成立于2002年,是基于MySQL路线演进,最早应用于企业内部的财付通。今天,TDSQL家族已发展到20多款产品,从MySQL、PostgreSQL关系型应用,到自研的分布式数据库、向量数据库、轻OLAP数据库,再到快速迁移、快速诊断等数据管理服务,已具备全流程、全模态的数据库支撑能力。
经过二十多年的耕耘,腾讯云TDSQL已从刚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上千人。与一些老牌数据库厂商不同的是,TDSQL是基于企业内部实践长出来的产品,对业务需求足够了解,不缺应用场景验证。对于用户来说,在应用的稳定性进和可扩展能力上,有了基本保障,极大地规避了项目失败风险。尤其在极端复杂业务场景下,避免出现产品和技术能力跟不上的现象。
为了打造更坚实的产品和技术底座,腾讯云TDSQL一直在内核、性能以及场景验证层面,苦练内功。
1、深抓内核
2023年,主攻内核创新,已成为数据库国产化替代的主旋律,这是业务驱动的结果,使得数据库厂商主动去拥抱变化。那么,腾讯云数据库是如何在百分之百兼容开源的同时,又做到完全自主可控的呢?别无其他,业务发展是最大驱动力!
在支撑自身公有云业务时,更多是分布式场景,只需在分布式场景下对计算、存储层做到一些相应的支撑。但是,到了公有云后期,很多互联网客户还有一些特定需求,比如:在特定场景下,有一个误操作,如何快速回撤,进行工作清理,这就涉及到内核层面的演进。包括很多客户希望拥有一个更便捷、弹性的应用环境,原有开源技术无法完全满足用户需求。
今天,有了类似MySQL、openEuler内核支持架构,开源和企业版本可以并行发展。基于腾讯云数据库自研数据库内核TXSQL和TBASE,可以让存储和计算解耦,实现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围绕内核进行创新,除了实现内核技术的产品化,还要关注内核安全,从技术上梳理哪些安全特征需要做到内核层面,包括具体的审计链路如何去操作,才能做到不丢数据。可以说,数据库内核创新,不仅要求核心模块均为自主原创,技术能力足够领先,还要在供应链安全、专利部署、审计、备份等方面真正做到无卡脖子风险。
2、主攻性能
今天,所有数据库厂商都在强调性能,其实性能由背后技术推动,要想拥有更好的性能,背后的平台架构要求必须足够开放。
腾讯云TDSQL是云上、云下同源,可以灵活支持物理部署,客户交互和学习成本低。比如:一个私有云用户想要了解TDSQ,当天就可以在云上开一个实例,代码逻辑和产品功能都一样,整个流程都是同根同源,只是收费策略不同,企业可以低成本、高研发效率实现业务部署目标。
当每家数据库厂商都在强调自己是性能卓越,腾讯云TDSQL在2023年进行了一次“公开考试”,参与了TPCC打榜。依托于 TDSQL 多年来在数据库内核、分布式、水平扩展、调度等能力的持续研发投入,性能刷新世界记录(8.14亿 tpmC),平均时延和 90 分位时延领先其他厂商。
在数据库应用场景中,最大的业务场景,峰值交易额是每天30亿笔。TDSQL每分钟8.14亿笔,意味着在5分钟就把整个业务跑完了。虽然,在模型层面,业界不能做到完全一致,但足以证明腾讯云数据库可以支撑中国任何业务系统对于性能的要求。
3、核心场景深度验证
除了自实践,腾讯云TDSQL在金融场景一直在加大部署力度,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渗透。
从2018年,腾讯云TDSQL开始做第一个商业银行,到现在已经有500多家银行案例,在30多家银行实现了核心应用替代。2023年,腾讯云TDSQL的目标是,基于前两年在股份制大行和国有大行核心业务替代经验,进行更多客户案例的复制。
当金融业务下移,本质上是进行分布式改造,而在诸多分布式数据库体系和架构中,金融类客户更看重应用的稳定性。所以,金融客户选型会围绕两个标准:一个是解决国产化需求,进行POC测试。在稳定性、性能、安全性和常规性功能方面,都有一定的指标要求;另一个是,降本增效,不仅仅是替换,而是通过能满足未来发展的IT架构,更好地去支撑业务。
简单理解,数据库产品是否强健,是金融行业数据库选型的关键点。而要想满足金融场景对高可靠、高并发、可扩展和海量数据访问的极致要求,厂商的持续投入能力,也至关重要。腾讯云TDSQL在前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和上游ISV,保持高度联动状态。比如:神州数码、长亮科技、宇信科技,都是合作伙伴,在国产化替代过程中实现了共赢共创的目标。在核心场景替代过程中,腾讯云TDSQL沉淀出新的运维规范、交付规范、服务规范,可以通过生态的形式,更广泛地进行推广和复制。虽然,银行、保险或者资管,各有些细微差别,但从泛金融的角度看,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起向未来
且行且实践,腾讯云TDSQL发展到今天,已足够成熟,无论是从技术深度、应用广度,还是从客户认可度来看,都当之无愧的引领者。
在腾讯腾讯大云策略下,腾讯云TDSQL一直在向更先进、更智能努力。比如:在AIGC浪潮下,如何借助大模型去实现行业场景的落地,这也是腾讯云TDSQL在今年推出向量数据库的根本原因。
王义成认为,数据库和AIGC的结合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助力客户进行智能运维诊断,或者用GPT来自动化写SQL。整体来说,技术门槛并不高,未来会有更多用户能够依赖自己企业内部的大模型,与数据结合,实现数据库优化。
小结:摩天大楼有多高,不在于玻璃幕墙有多耀眼,而取决于地基有多牢固。没错,数据库国产化替代不是只有口号与激情,当我们冷静下来,在迷茫中寻找希望,以腾讯云TDSQL为代表的优秀企业,正在挑起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