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频道

回顾2021年国内BI市场:国产化、上云与AI理性回归

  2021年已经过去,疫情还在继续肆虐,加速的数字化进程并没有停下脚步。在企业进一步走向数据驱动决策的旅程中,BI的作用愈发重要。IDC预测,到2025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3.3亿美元,未来5年整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17.9%。

  回顾2021年国内BI市场的发展,很难绕开Tableau退出中国事件。一面是需求越来越旺盛的国内BI市场,另一面是海外BI巨头退场远去。这令从业者有几分意外,也在意料中。究其原因,除了企业自身战略布局调整外,也在于2021年国内BI市场发展的第一个关键词:国产化。

  国产化

  受外部环境影响以及国产品牌的不断发展,因自主可控以及合规等多方面需求,国产化浪潮正席卷科技创新领域。比如数据库、云计算以及BI,观远数据创始人&CEO苏春园告诉笔者,当下国潮不限于消费品领域,企业级科技创新领域国潮也是大势所趋。

  国产化对于国产BI品牌而言意味着更多机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愈加成熟的国产BI品牌,比如观远数据已经成为了大型企业的新选择,其2021年服务的麦当劳、招商银行总行、华润集团、安踏集团等大型企业之前多数使用国外BI产品。

  苏春园指出,本土BI品牌其实有天然的优势,离客户足够近。“ToB我觉得一定是要离客户足够近,能够真正听到客户的声音,然后有足够的用户的洞察,才能不断地去演进产品路线。谁离用户离客户更近,离客户的本质需求更近,谁就能够更好地去抓住这个机会。”

  上云

  上云是大势所趋,云架构会降低运维成本,可以敏捷部署,敏捷BI的大趋势下,上云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目前国内企业组织对于BI上云率并没有那么高,根据IDC去年发布的《2020年下半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数据跟踪报告》,从部署模式来看,中国企业出于对数据安全、行业监管、合规性要求等因素考虑,更倾向于选择传统部署模式。随着企业上云、数据上云的深入与扩大,预计在2-3年后公有云商业智能产品开始显现出广泛需求。IDC预测,到2025年,中国公有云商业智市场占总体市场的比例为24.9%,而同期美国市场这一数据将达到56.0%。

  苏春园指出,与过去几年相比,BI市场对上云的需求和接受度越来越高,观远数据库的一些新经济客户基本都选择上云。2021年10月,观远数据推出云端SaaS产品分析云,满足企业上云需求,他指出上云有很多优势,一是可以降低BI运维成本。二是可以快速部署发挥BI敏捷性,开箱即用,在需要快速响应市场的今天,云有天然优势。三是,把很多分析模板和组件能力发布到云端应用市场,相较于传统BI,有云端应用市场的云上BI更能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工具插件和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有些传统企业对于上云还是比较谨慎,观远数据除了SaaS版分析云,也支持传统部署等多种部署模式。上云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

  AI理性回归

  有分析指出,2021年全球范围内AI落地正在放缓。苏春园认为现在AI落地并没有放缓,而是越来越趋于理性。相比于过去几年AI大热的时候,如今AI理性回归让苏春园对未来AI的落地发展更为乐观。

  在实践过程中,观远基于国内市场现状提炼出了AI+BI的5A实践路径来构建数据驱动的决策大脑,其中Agile 敏捷化、Accurate 场景化、Automated 自动化、Augmented 增强化和Actionable 行动化对应着不同数据基础的企业。比如对于数据基础薄弱的企业,敏捷化就是可以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快速构建数据分析,当数据分析用起来后,场景化会基于场景提供一些行业比较经典的分析模板和最佳实践,有了这些就可以进一步实现从人找数到数追人的自动化分析和预警,最终实现基于数据的行动决策指导。

  苏春园强调,数据化建设本质上就是从BI到AI的一个过程,这也是数字化里面最核心的要素实现路径。如今从观远数据的客户来看,BI用的越来越深,从几十个用户到几百、几千用户,从一个部门两个部门再到全公司,使用的角色从高层到中层以及更广泛的一线员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为AI的落地打基础。

  随着企业对BI应用的加深,从服务领导到服务员工,离全员自助分析之路越来越近。对于BI的高性能、高并发等要求也越来越大,去年10月观远数据针对大企业发布了智能分析平台4.0,在支持海量数据、高并发、稳定性等企业级特性方面做了升级。

  展望未来,苏春园认为让业务部门活跃地用起BI是BI领域接下来的巨大机会。因为真正BI产生价值一定是让业务部门广泛用起来,而不是让 IT部门忙碌起来,表哥表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打造好的产品,要打造一款好的产品,面向业务人员针对业务分析的场景去设计它的应用性。”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