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频道

3·15剑指数据隐私保护,数字经济时代还要“裸奔”多久?

  1993年闫肃老先生为当年“3.15”晚会写了一首歌《雾里看花》,多年后这首歌传唱大江南北,歌词“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更是家喻户晓。

  昨天,又是一年3·15,赶上了北京十年不遇的沙尘暴,黄沙漫天,雾里看花是做不到了,昏黄的风沙里倒是可以怀旧:“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如今的数字经济时代,数据隐私保护成为我们的新纷扰。

  人脸识别的不法使用、个人简历泄露等成为今年央视“3·15晚会”的开篇和关注重点。有人大吃一惊,说:“天啊,这么恐怖。”有人却有点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早就这样了。”

  监控摄像头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有的却暗藏玄机。记者在全国多地先后调查了20多家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商户,所到之处,人脸识别信息均被偷偷获取,没有一个商家明确告知、征得同意。比如,在无锡宝马汽车4S店、港汇恒隆Max Mara专卖店、科勒卫浴等店铺都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进行人脸抓拍,抓取用户数据。在3·15之前就出现了有人戴头盔看房的无奈之举。

  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隐私安全等。新版《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在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

  另一个被曝光的是智联招聘、猎聘、前程无忧三家互联网招聘平台个人简历泄露问题,据一位卖家透露,只需要支付7元,就可以买到一份智联招聘上最新的求职者简历。简历内容详尽,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一应俱全。这背后是一条产业黑产,这些包含个人敏感信息的简历流入黑市,被倒卖交易,甚至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诈骗。

  一位智者说过:“那些看不见的才是最危险的。”肆虐的新冠病毒看不见,黑色的利益交易看不见,此言诚不我欺。

  有人感叹这个时代毫无隐私可言,每个人都在“裸奔”,在数据已经成为新石油、新生产资料的今天,数据隐私保护是每个国家都要面临的时代之问。数据归属、数据获取和使用边界早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几年前国外有分析人士将脸书、谷歌、亚马逊等掌握大量用户数据的巨头称为科技教会,前段时间脸书和苹果的数据隐私大战挑动着各方的神经。

  可以看到,我国相关法律在不断完善,对数据隐私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今年正式施行的《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数据隐私有明确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第一千零三十四条指出,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此外,备受关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到了立法的最后阶段,法律出台指日可待。

  数据隐私保护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法律是社会的底线,法律的出台只是开始,3·15的曝光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不断努力。数字经济时代还要“裸奔”多久?随着相关法律不断完善,人们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数字经济里的黄沙终将散去,迎来春暖花开。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