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低代码开发平台生存在标准化之外

  【IT168 评论】这一次连续创业者任向晖找到他的PMF了。

  4月28日,明道更名为明道云,任向晖带着他的团队从SaaS协同向低代码开发平台(Low Code Platform)转舵,而这并非孤例,更早一些还有从九章全协同转型而来的搭搭云。

  实际上低代码开发平台并不新鲜,可以追溯到2000年左右,由Forrester 创造了“低代码开发平台”这一术语,如今的低代码平台明星OutSystems也是在2001年成立。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低代码开发平台不难理解,其出发点是尽量用少的代码或者不用代码去开发企业应用,提高效率,同时它也被视为释放业务人员价值与潜力的一种新尝试。

  2018年西门子以约7亿美元收购了低代码开发平台Mendix,OutSystems获得了3.6亿美元融资,这让低代码开发平台变得火爆起来。

  这种火热很快传导到了国内,不论是去年入局者还是更早的布道者,一年多来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市场声量逐渐加大,而其背后是一个可期的蓝海市场,Forrester预计到2020年低代码开发平台市场将达155亿美元,75%的应用程序将在低代码开发平台中开发。

  但是同SaaS一样,在国内低代码开发平台同样起步晚于国外,国内转型入局者或者看好者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低代码开发平台的现状以及未来的挑战有哪些?近日,IT168走访了几家国内低代码开发平台创业者,试图为您呈现国内这一市场的一个切面。

标准化之外定制未满

  “我们真正擅长的领域就是非标的行业,企业之间的差异差距还是蛮大的,就是标准化已经满足不了他了,他才会用我们这个平台。”明道云创始人&CEO任向晖如是说,标准化之外才是明道云的市场,其中包括标准化产品不能覆盖的部分以及非标行业。

  比如制造业,很多工艺流程都不一样,生产环节需要长期的积累,甚至包括其采购、运营等非制造环节对定制化需求都很大。还有VC行业,其主要客户关系是LP,投资人、出资人不是一个简单的销售关系,每个行业的销售场景和客户服务场景都有所不同。

  他从不讳言这次转型,在SaaS协同领域,钉钉、企业微信的免费替代为中小企业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而对于中大型市场也很难满足其定制化需求。2018年初开始筹备,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明道更名明道云,他做起了无代码开发平台,转换了赛道。

  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认为与国外相比,国内企业定制化需求更多更大。这是SaaS起不来的一个重要原因,SaaS追求标准化,一位资深创业者接受笔者采访时曾判断低代码开发很有可能是未来SaaS破局的方向之一,而这也代表了一部分ToB创业者的心声。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尝试发现不只是SaaS,几乎所有国内的ToB创业者纯靠产品都很难走。

  “为什么现在低代码和无代码这样备受关注?他给了SaaS更多的想象空间。原先SaaS是标准的按年收费,客户付费意愿又非常低,我现在告诉你我这是一种无代码的方式,在SaaS的基础上我们提供额外的服务,这个其实就是想象空间和想象力。”轻流创始人&CEO薄智元笃信能够提供标准化之外的服务是低代码和无代码的价值所在。

  以CRM为例,薄智元介绍标准化的CRM产品从销售线索转化到公海、成单,但是成单后往往涉及不到,覆盖不到的地方就是低代码或者无代码平台的用武之地。

  在笔者接触的低代码或无代码开发平台创业者中,无论是服务中小企业还是中大企业,均强调了定制化和服务。

  搭搭云创始人万斌在去年搭搭云3.0发布时强调,搭搭云的核心价值是降低技术门槛,让再小的企业都有能力有机会用定制化软件。

  2014年成立的APICloud,在2016年基于客户需求探索商业化落地,比如某客户采购了APICloud平台,但是没有人将其业务需求通过APP去落地,需要定制。APICloud在2016年开始做定制平台,定制平台其实就相当于产品加服务。“国内To B可能光靠产品还不好说,完全靠产品挺难的。所以一定得做定制,所以我们2016年开始做服务,它其实是相当于基于我们的产品去做服务,然后依靠我们的生态,帮助企业去定制应用。”APICloud的CTO邹达告诉笔者,他认为中国人创业的时候,其实还是需要做一些定制的事情。“因为要有差异,不定制怎么有差异?”

  低代码或者无代码开发平台很容易满足定制化的需求,作为平台,需要进行两次业务抽象去生成模块与引擎,用户只需要拖拖拽拽即可完成应用的开发,降低了使用门槛,有望实现规模化定制。

  从上文可知广义上的低代码开发平台还要分成低代码和无代码,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别。

低代码无代码之争

  一个很显著的差异就是低代码开发平台还需要开发和部署,是面向开发者的,而无代码开发平台(或称为“零代码开发平台”)是面向公民开发者(citizen developers)的。公民开发者由Gartner所定义,是指在传统IT渠道之外创建应用程序的业务用户。

  从被Forrester定义以来低代码开发平台一开始发展缓慢,并不被行业认可和重视,2015年,AWS、Google、Microsoft 和 Oracle 等大型供应商开始进入市场,2018年西门子收购Mendix,OutSystems获得了3.6亿美元融资,让低代码开发平台开始变得火热。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跳舞,这次也不例外。随着云计算、SaaS等新技术的发展,企业的IT能力和底子不断健全和完善,Chris Souther在OutSystems博客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很多代码已经被编写出来,所以并不需要每个应用程序都要从零开始编码,当一个强大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其中的可视化代码块已经包含了大多数应用程序所需的90%功能时,该低代码开发平台能够完成大部分的工作。

  而近两年来低代码开发平台开始向着更低的代码或者无代码化发展,任向晖介绍无代码开发平台发展初期,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无代码工具显得繁琐且不够灵活,对于非技术人员而言虽然不用写代码,但充满技术用语的用户界面大大增加了使用难度,如今在产品能力和界面能力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使得无代码平台的发展成为了可能,明道云在最初便决定做无代码开发平台。

  轻流在一开始也坚持做绝对的无代码,基于场景将表单与流程相结合。薄智元认为低代码会增加客户的使用门槛,而且会引发出一个新的问题,“客户会觉得你可以做二次开发,但是后来就发现你的二次开发也是有局限的。”尤其是非常强势的中大型客户,其二次开发需求可能会拖累公司的发展。

  不过无代码开发也并不是绝对的没有代码,由于这些平台是为公民开发者而开发的,IT部门必须在最后一英里的范围内完成与现有系统的集成。只不过代码开发的需求局限在对接性开发,比如API的对接等方面。

  邹达介绍其实两个类型的公司会去往低代码开发平台迈进,一类像APICloud一样,从MADP前端开始,积累了大量的API功能,然后去做业务。另外一类是有一些标准化业务的企业,像一些做流程BPM或者做OA,其后端的业务模型能够抽象出来,然后再去做标准化。

  无代码开发平台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任向晖指出类似于餐饮、酒店这样的行业无代码开发平台较难满足,而在面向C端用户的前台系统也有挑战,比如电商系统也很难满足。

  “无代码平台一个核心就是相对来说业务流程比较固定,然后可能一些企业内部的应用,对于前端使用个性化没有那么高,这种是可以通过无代码的技术实现。” 邹达表示,在APICloud的客户中22%是电商客户,电商有一些虚拟的商品,有不同的营销方式,但一些平台的现有模板、解决方案覆盖不到,需要定制化,也需要少量的代码开发。

  进一步来讲,薄智元认为低代码或者无代码不是去代替原有的代码开发,“就像如果你把它当成乐高,不是说我有乐高我所有东西都不需要了,而是说它去解决一定场景的一些问题,能够快速去解决。所以它其实还是要场景化的。”

全民开发者时代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是只做无代码开发平台的明道云、轻流,还是压注低代码开发平台的APICloud,都是aPaaS平台。Gartner在2018年专门建立了一个分类,称为高生产力应用平台(hpaPaaS)。

  Gartner调研发现到2020年,60%的快速模式应用开发项目将由正式IT团队之外的人员完成。在国外,有超过80%的CIO们已经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将完全进入由业务期望驱动信息化的新时代。

  吸引国内低代码或者无代码开发平台创业者另一个因素便是全民开发者时代来临,向业务人员要预算。“IT的预算一定是小于业务预算的。就是额外的预算,IT的预算会比较稳定。”随着技术融入到业务的方方面面,IT能否快速响应业务需求越发重要,业务部门在未来企业IT治理中也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

  任向晖指出一个企业里面有真正有软件需求的不是IT人员而是业务人员。传统开发模式是业务向IT人员提需求,IT人员选型找产品,业务人员与最终的产品之间有隔阂,只有把隔阂去掉以后,才真正能够让需求和供对接起来。比如生产执行系统,如果没有做过这个行业,不了解该行业的工艺路线,基本上开发不出好的MES系统。而利用无代码平台,让一个制造业专家自己动手,他可能半个月就把整个系统开发得非常好。

  通常来讲面向全民开发者的平台往往指得是无代码开发平台,其实低代码开发平台也可以为业务人员服务。邹达介绍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需要快速的验证其需求,类似于APICloud这样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一方面对于开发者而言,无需做基础性的繁重开发,比如写静态页面、创建表或者创建数据模型等,可以节省其70%-80%的时间,对于所有的业务人员,其实也可以把他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通过低代码平台生成产品,该产品可以运行起来,或者可以实现80%的运行,业务人员也可以快速尝试,然后让开发人员去完善。

  另外,除了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创业者,也有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开始涉足低代码,格创东智6月份发布了聚焦生产现场的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定位自己是一个更多关注最上层工业应用的aPaaS系统,聚焦生产现场,强调了低代码,面向生产工程师。通过内置的基础计算模型、行业机理模型,让生产工程师团队可以将自己的个性经验和工业知识,自助转化开发成各种可复用的工业模型。这些工业机理模型,在平台上可以被快速开发、测试、部署、验证和迭代,富有经验的生产工程师以低代码甚至无代码开发的方式,实现工业知识、经验的软件化和复用化。

  然而释放业务人员的经验与能力的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会带来影子IT问题,面临安全与合规的挑战。邹达认为并非如此,他指出APICloud的一些大客户比如春秋航空有近30款应用,海尔也有将近100款应用。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开发标准,每个业务部门都自己去开发,会造成标准不统一或者合规的问题,但是这些大企业采购APICloud平台就是为了标准化,可以快速迭代。总体来说大的企业对IT系统有这种统一的标准化平台的要求,反而小企业没有。

  在全民开发者时代,一个可见的优势是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平台降低了开发门槛,能够释放业务人员的能力,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有资本表示正在关注这一领域,非常看好其发展。

“工夫在诗外”

  在创业者看来中国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平台还处在探索的初级阶段,竞争并没有太过激烈。

  从搜索指数来看,2019年初百度才收录了“低代码”这一关键词,关注度也并没有太高。 

“低代码”百度搜索指数也是在2019年初开始出现

  任向晖认为像SaaS一样,国内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平台要落后美国2-3年。而邹达指出在低代码这方面,国外有些产品比如OutSystems已经比较全面,后端所有固定的业务流程,按行业来分其实已经有一些固定业务模型、数据模型,同时也能够支持前端。已经涵盖了标准化的业务模式和定制化的需求。而国内相对来说还没有像OutSystems那样能够覆盖足够多的标准化和定制化需求的企业。

  而在初级阶段的探索时期,对于建造各自的壁垒,几位创业者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们都认为技术有时间窗口但不是壁垒,颇有“工夫在诗外”的意味。

  薄智元觉得所有和开发相关的能够通过技术实现的都不是完全的壁垒,低代码或者无代码单纯从技术来说,是一个堆时间的事,而这个堆时间可能比很多软件公司或者其它的场景都会堆更多的人。因为它是一个生成系统的系统,而且要花很多时间去造轮子,会有很多复杂的逻辑,保证把它搭建起来的过程严丝合缝。

  “关键的核心点并不是你暴露出来的产品。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所谓的竞品,这都没关系,这个其实是你冰山暴露在外面的一角,最终的核心壁垒是怎样运作这个模式,最终的人效能够达到多少,你整个商业模式是否能够经得起盈利和你的扩张,我觉得这个其实才是重要的。这个是对于我们这些做低代码或者无代码公司的挑战。”薄智元强调。

  转型做无代码开发平台的任向晖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PMF,但是并不全面。“我觉得第一层面深度用户和伙伴这个PMF有八成把握了,而且我们当时坚持的无代码还是有回报的。它的确大大的拓宽了我们的用户面,甚至有一些公司的老板他自己都能搭应用。但是真正的挑战在于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出来的行业解决方案和垂直市场里面的行业客户,其需求的接近度。但是坦率来说这一层它不完全由明道云来决定。”

  而对于APICloud来说,其核心是API,API其实提供各种功能,到如今已经有1万多API,800多个模块。基本可以覆盖主流的每一个垂直领域的SaaS产品,邹达认为APICloud的优势是低代码生成代码的还原度和代码的可用性。而在后端行业业务并不是APICloud的优势,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目前APICloud平台上有来自各行各业的90万开发者,如何吸引更多的开发者,与业务更紧密结合打造自己的小生态是其未来的挑战也是其打造壁垒所在。

  自1804年穿孔卡片可编程式提花织机问世,编程语言已经存在200多年了。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256种编程语言,技术迭代速度越来越像坐火箭,不过几乎所有的技术落地都需要与业务和场景的结合。

  经过经济寒冬的洗礼,市场的磨练,现在的创业者不再盲目狂奔去追风口,“我感觉现在慢慢的更理性了,大家知道整个创业的核心其实还是自己的内容和你自己的这个业务本身,跟你做一个什么样的线上的产品,这个产品有多么好的用户体验,或者像一个idea这么新颖,意义不大。他必须跟业务和场景去结合。”邹达说道。

  基于这种应有的理性,在国内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创业者正在不断探索,不过从目前的境况来看,他们似乎都生存在标准化之外。

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