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又被揍了,中兴事件除了愤怒还能干点什么?

  【IT168 评论】最近朋友圈几乎被中兴事件刷屏了,因为对中兴不了解,本文并不想对其评论, 但被“禁售”这个问题是有普遍性的,相信中兴不是第一家,也绝不会是最后一家。

又被揍了,中兴事件除了愤怒还能干点什么?

  习总书记在两年前就提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历史和大量事实证明,没有科技实力保驾护航,其他行业发展得再好也会被卡脖子。

  细思极恐,从芯片到操作系统,核心科技都被国外厂商掌控。再往上,中间件,数据库、数据仓库等基础软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这次事件需要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笔者第一时间对话了数家正在从事基础软件研发的新老企业,且听听他们都怎么说。

  开源不等于可控

  据了解,此次除了硬件芯片外,被禁售部分还包含软件,有媒体报道美国政府还要求Google公司禁止中兴使用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这意味着开源软件也面临授权问题,并不等于可控。

  我们可以假设,开源的产品如果遇到类似中兴这样的授权限制和技术封锁的话,风险也是存在的。因为开源的核心组件把控在国外的厂商手中,一旦被绑定,就会受制于人,这次中兴事件也是如此。

  Android 是开源,但事实并非那么简单。星环科技向笔者表示,在目前,真正内核开源的操作系统只有 Linux(大多数版本),谷歌的 Android 甚至是索尼 PS4 的自有 OS,都是基于 Linux。而要使用 Android,必须与谷歌签订一个严格的 " 移动应用分发协议 ",内置谷歌应用;即便国内手机因某些因素不内置谷歌应用,也需严格遵守 Android 的底层架构(AOSP)协议,手机厂商不能随意更改。在数据库的一些关键组件的发展趋势也是因为技术受控的问题大家在不断寻求发展,也说明了开源的不可控这个问题。

  巨杉数据库相关人士在与笔者探讨时也指出,创新过分依赖开源容易受制于人,被开源“主项目”或者海外公司牵着走,大大降低了创新的程度。海外政府对于技术的管控和利用是超乎想象的,技术仍然只是工具,技术的中立代表不了人的中立。

  因为政治或者商业的原因,开源软件、开源技术是否会某一天突然“闭源”?不得不说,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中兴事件后,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国产是否值得支持?

  这两年国产基础软件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期,与10年乃至5年前截然不同,最近这两年开始不断的有创业团队出现,比如星环、巨杉数据库、PingCAP等。而且这些创业团队大多是在各自领域的专家,从大而全到小而精,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正成为主流,而且从过去的依靠国家扶持, 到现在渐渐开始通过实力说话。还有一个趋势就是从开源软件集成商到自主研发的转变开始出现。

  其中阿里巴巴、星环、南大通用、巨杉在数据库技术方面的投入取得显著的成果,首次入选Gartner报告,可以看到海外业界目前也开始逐渐认可中国基础软件产品。星环完成由腾讯领头的C轮融资,PingCAP 完成了 B 轮融资。据计世资讯2015-1016中国中间件市场报告的数据,如果把主流国产中间件厂商的份额汇总,已经超过25%,大体上可以与IBM(34.7%)、Oracle(27.9%)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因此,在部分基础技术领域,我们已经不能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但总的来说,投入到基础技术领域研究的企业还是太少。

  另外,众所周知,垄断之下没有谈判价格的余地,如果没有中国造基础软件,国内用户产生的采购费用要高的多,中标软件对笔者说。

  东方通也表示,国产基础软件的出现,严重削弱了国外厂商的定价权,所以即使你没使用国产基础软件,也同样是受益的。至少国外中间件产品,是不敢报高价的。

  从更高层面讲,没有国产基础软件信息安全将得不到保障,因为系统的后门钥匙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达梦数据库指出,国外产品在功能上,也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其实,很多人在嘲讽国产基础软件的同时,却在享受国产基础软件带来的便利但浑然不知。今天,当你乘坐国内航班,高铁和地铁外出,在酒店住宿,在银行办理金融业务,购买的商品从入关到交税,各个看不到的环节,可能都有国产的基础软件产品在后台工作。如,你身前的ATM机有可能就是红旗的操作系统,每天开车走高速公路的人很多,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使用了东方通的中间件。

  写在最后,我们该怎么支持!

  每一次此类事件发生,除了民族情绪高涨大打口水仗外,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按理说,被打了一顿也并非是件坏事,如果能醒悟并奋发图强,然后赶紧去强身健体,潜心研究基础技术也是好的。

  然儿,真有人去做了,立刻就会遭到周围人的耻笑,这就是大环境。似乎国产就是骗补助的,用国产就是屌丝,国产就等于低质。人有好坏之分,企业同样不能避免有败类,但这不能成为一棍子打死所有国产的理由。

  既然称之为核心技术,就不是瞬间能掌握的事,需要时间积累,需要不断迭代更新才能提升,如果没有人愿意去使用它,没有反馈如何会有提升?如何追的上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差距。

  培育基础产业,掌握核心技术,光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推动力,还是要用起来,哪怕国货比国外产品差些,先买起来、用起来。出于商业考虑,很多国内企业都不太喜欢用国内这些水平还不高的产品,而国外产品更是免除责任的护身符,这导致一些从事基础技术研究很有希望的团队,因为商业拓展上的困境,而关门大吉。有的也只能苦苦支撑。有的因此望而却步,不敢涉足基础技术领域。

  因此,与其愤怒谩骂,不如以实际行动去用一用来的更有价值。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