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从"后事实"走向"数据化",还有多远的路?

  【IT168 评论】牛津字典评选出的2016年年度词汇是“后真相”。“后事实”和“后真相”是近义词,它们都指的是塑造人的思想的不再是事实,而是情绪。

  我们为什么会经历“后事实”时代

从
▲图片来自全媒派

  2016年发生了很多大事,“英国脱欧”和“美国大选”无疑都是热点事件,站在大数据的视角来看,它们都不同程度的折射出“我们已经身处‘后事实’时代了”的信号。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两个事件在民调时,数据党们都曾跳出来预测“英国肯定不会脱欧”,“希拉里胜率可达90%”,但事实却给了他们狠狠一巴掌。

  在如此重大的事件中,数据预测出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是不是说明数据预测一点儿也不可靠呢?

  其实不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数据预测与事实相悖的情况,是因为他们遇到了数据污染:数据背后代表的不一定是事实,三人成虎,虚假的信息分发到一定地步大家也会当真,更何论还会有有心人士恶意分发虚假信息;再加上现在网络上的信息量太多,很多人都会依赖第三方筛选过滤,而第三方的通常做法是根据用户喜好推送信息,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情况,用户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无法全面了解事件,继而导致数据偏见或数据无知。

  2017年,如何形成“数据化”意识

从
▲Qlik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潘应麟

  “如果说2016年是信息化元年,那么2017年就是数据化元年。”Qlik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潘应麟这样说道,他认为2016年上半年是大数据大规模建立的阶段,而2017年则是实现“大数据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一年,2017年大数据领域的10个趋势将引领我们形成“数据化”意识。

  1.可视化概念将从“ 仅限于分析”向整个信息供应链转变,数据可视化将从视觉呈现转变为情境驱动。

  2.语义学进步将把大数据焦点从规模转向组合,大数据将转变为大洞察。

  3.2017年是云计算爆发的一年,云端部署率将达到50%的引爆点,但会出现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4.智能增强将把“先进分析”转向“超前分析”。

  5.物理和数字世界将在分析中交汇。

  6.自服务可视化成为提供给所有人的商品。

  7.现代 BI 取代传统 BI 成为新的参考架构

  8.“分析是目的”转变为“分析面向对象”,焦点将转向定制分析应用和应用中的分析

  9.2017年,生态系统将证明其实力 。

  10.2017年,混合云和多环境将成为主导模式。

  数据素养是大数据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互联网上半场依靠用户红利,下半场则要靠精耕细作。现在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然过去,下半场悄然而至。2017年是大数据业务发展非常关键的一年,之前我们建立了很多数据湖、数据仓库,现在则要开始思考哪些数据或者不同的数据怎么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的业务作用?潘应麟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数据素养。

  他表示在推进信息化和数据一致化的时候,我们发现每个个人、企业的数据素养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就对数据的正确性、数据是否可信带来了问题。所以我们觉得仅以数据为科学化来推动业务是不足够的,当前最重要的是企业要引起对数据素养的关注。潘应麟认为数据素养不应该是少数人的事情,它应是一个全民行动。。

  当然,数据素养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细水长流、慢慢积累。潘应麟表示在数据素养方面Qlik已经做了很多努力:过去Qlik的做法更倾向于推进新产品的能力培养,会在大学做免费讲座;利用自身资源,之前Qlik曾在国外尝试把很多第三方数据源加入到数据市场,反响不错之后也会慢慢在国内推行;Qlik也曾把一些企业需求应用交给大学生,让他们利用Qlik平台解决企业问题;Qlik开放了对其他合作伙伴的合作,降低门槛,为他们提供私有云;除此之外,Qlik和合作伙伴还会利用已有的功能社区在线上线下分享一些技术技巧和数据化培训课程。

  未来Qlik发展还会有哪些新举措

  2016年7月,Qlik与百度开放云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开发国内市场。对于双方的合作,潘应麟这样讲到:“双方合作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接口,利用百度大数据平台已经结构化出来的数据做关联分析。目前,双方还只是技术层面的合作,打通了底层连接,实现了数据互通,经过性能测试系统已能够可靠稳定的运行。未来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场景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2016年年底,Qlik将百余家金融机构的数据集成到自己的平台上,数据来源囊括美国政府、联合国等,在制造业、科技、零售、医药等传统行业均有项目落地。未来Qlik是否会走上垂直性发展的道路呢?对此,潘应麟表示:目前还没有到这个地步,现在Qlik发展的助推力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行业客户的要求。

  文末再给大家透露个小秘密,潘应麟表示近日Qlik会发表产品新版本,未来将更加关注智能医疗。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