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APP用户流失 性能问题成“破围”关键

  【IT168 评论】2014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年,有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数已达10.6亿,较2013年增长231.7%。据了解,到2015年1月,我国主要应用商店的应用规模就已经累计超过400万个。在这样一个APP竞争激烈的时代,让用户舍弃一个APP只需要很简单的理由和很短的时间。

  近日,听云发布了国内首份移动App性能数据深度解析报告《2014中国移动应用性能管理白皮书》,该报告一经发布迅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议论。

  以下为该报告要点:

– 关于崩溃:2014移动应用性能数据不尽如人意

  据听云对3.5亿活跃设备进行性能监控发现,当iOS崩溃率超过8‰、Android的崩溃率超过4‰时,活跃用户有明显下降态势,并且全年平均崩溃率均超出标准值,普遍存在轻微隐患。

– 关于错误:多体现在建联失败、请求超时、500

  连接超时在网络错误中占比最高,占29%;建立连接失败居第二,占23%;占比较高的还有非法主机(19%)和非法URL(13%)。在Http错误中,“500”以46%占比居首。对于整体错误来说,连接超时、建立连接失败、500及未知主机在移动应用错误排行靠前,整体错误率占比6.3‰。

– 关于应用请求响应时间:会直接影响用户留存

  听云对超过5万的移动应用的主机请求响应时间监控发现,当请求响应时间超过2000ms后,用户开始流失。

– 关于应用交互性能:会直接导致用户丧失耐心

  当应用交互执行性能时间达400ms时,该应用则进入性能轻微隐患阶段。

– 关于运营商网络性能:不同地域差异较大

  当2G网络响应时间达4600ms时,该网络则被判定为轻微隐患。然而相同运营商的3G、4G网络性能在进入轻微隐患状态时,相对应的网络响应时间则缩短至1200ms和600ms。

  听云这份24页的报告是国内首份关于移动App性能数据深度解析报告,这意味着开发者们在移动应用性能管理方面将不再是瞎子摸象,而是有了一个明确的参考标准。报告阐述了一个无情的事实,用户对于APP性能的容忍度非常低, APP性能优化无疑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超过了新功能的开发,开发者需要不断完善产品来留住用户,APP的用户体验是最关键的,而威胁用户体验最关键的一点是APP性能。

  当然报告给我们带来认知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疑问,如报告指出苹果崩溃率高于安卓,就引发不少网友的质疑评论?报告是否考虑到用户Root因素?听云发布这份报告的初衷什么?报告显示国内移动应用性能问题形势严峻,罪魁祸首是谁?听云对用户的数据隐私和安全如何保障?

APP用户流失 性能成“破围”关键
听云 CTO Wood

  带着这些问题,IT168老鱼专访了听云CTO Wood,并就这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老鱼:听云近期发布的报告《2014中国移动应用性能管理白皮书》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听云这个报告的初衷或者说目的是什么?

  Wood:这份报告的诞生源自客户的需求,每位客户都很关注自己APP性能表现,但苦于没有参考标准,所以客户对监测报表里的数字很难产生直观印象,客户希望了解自己的APP性能表现处于同行业中什么样的水平,能与同行业、同类型的APP数据做参考对比,这样更具可比性和参考价值。

  正是基于这个需求,听云作为国内APM领域知名品牌正好拥有这样的资源,所以就有了《2014中国移动应用性能管理白皮书》这个报告的诞生,这个报告基于2014年全年在听云平台上跑的所有移动应用,特别是的活跃度非常高的应用数据做了详细分析,我们通过白皮书的形式来把这些分析数据作为中立第三方的身份公布出来,让大家有一个很好的参考标准。

  目前这个报告还比较粗放,未来我们可能会将报告更细分更垂直。比如电商行业,旅游行业,各家可以看到各自所在行业的更详细数据。

  老鱼:这个报告是听云独立完成的吗?完成这个报告花费了多少时间?

  Wood:这个报告是听云独立完成的,采集了2014年全年在我们听云平台上跑的所有移动应用的数据,花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对数据的梳理和分析得出的报告,其中活跃度很高的APP是重点采集对象,低活跃应用或测试数据会剔除掉来保证报告的准确性。

  老鱼:从报告中可以看到移动应用性能问题不容乐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是因为开发者的忽视,还是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发者或许会将性能问题的原因归结于产品设计、产品逻辑等有密切关系的环节。

  Wood:这个误区是一直存在的,特别是在国内。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性能问题的重要性,没想到性能会给用户体验或留存率带来如此之大的影响。很多企业的运营部门和产品部门只盯着APP各种统计数据去看,如投放的推广增加多少月活,但并没有意识到当用户流失是性能问题导致的,用户流失他们可能会去找产品的原因,是不是产品设计不合理?会去找推广渠道的原因,是不是推广没有到位?

  过去大家对性能问题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现在这一局面得到了改善。这也正是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培养和推动的事,其实对应用代码做了简单的优化,让性能提升了,也许你的APP就将节省一笔不小的市场推广费用。

  老鱼:报告显示,苹果的崩溃率比安卓的高,引发不少网友质疑的评论,苹果安卓的手机我都有用过,从个人主观感觉来说,苹果很少有崩溃,顶多就是强退,而安卓的死机卡顿会更明显,与报告结果正好相反,这是为何?

  Wood:我们的报告统计的是崩溃率,包含程序异常访问,非法访问,内存和CPU消耗太多导致应用被系统杀掉等情况。

      为什么在过去一年iOS比Android的崩溃率要高很多?我们作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下来可能有以下4个因素导致的。

  1.   苹果在2014年发布了iOS8,众所周知,iOS8是苹果几个iOS版本中问题最多的,包含稳定性、兼容性等。比如,我们有客户用iOS8的新API开发应用,却发现代码在iOS7运行有问题。另外2014年苹果发布了2款手机iPhone6 iPhone6Plus也是导致崩溃率较高的问题,因为iPhone6 iPhone6Plus包含新的操作系统,新的硬件,老的移动应用支持不是很好。

  2.   由于语言/系统架构的特殊性,OC需直接面对底层API,出错可能性较高,而受OS版本影响,硬件差异影响较java更大;最后,iOS系统受限更多,如内存、后台、API限制等。

  3.   在更新策略上,iOS 更新推送周期较长,Android则会进行即时推送更新;苹果更新的机制对于开发者及时处理性能问题是不利的。因为一旦发现问题,按照苹果更新机制,基本上要2周,导致不能及时处理,当然可以走应急通道,但一年只能用几次。

  4.   相比iOS8的不稳定兼容性不佳,X版本稳定性较之前版本有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最终导致了2014年iOS崩溃率比Android要高很多。

  而报告结果与用户感受有出入,这与安卓和苹果的设计体系不一样是有关系的,包含卡顿,动画机制,iOS整个机制会让你感觉流畅,iOS闪退,其实你感觉不到,但不代表没有,比如点图标没有反应,再点一次可能又一次新的启动。

  老鱼:报告是否考虑到移动终端用户越狱或者说Root等因素?

  Wood:越狱用户的崩溃率可能高于未越狱的用户,但你很难定位,如果越狱后用户装了与手势相关的插件,在不经意间就可能导致崩溃的发生。

  2014年底,我们有新技术能识别Root用户,我们会在2015年的报告中考虑这个因素,目前大家看到的2014年报告并未考虑这个因素。

  老鱼:报告中提到,听云提出的首屏时间被工信部采纳为业界标准,制定的依据是?为什么会被工信部采纳成为标准?

  Wood:这是2008年听云(原基调网络)服务新浪时提出来一个概念,所谓的首屏时间,指的是一个网站被浏览器如IE窗口上部800×600的区域被充满所需时间,反映的是用户在打开网站第一时间的感觉性能。

  对于用户体验来说,当页面充满800×600的区域时,对用户来说就可以看到内容并可以点击了。首屏时间用来评估在浏览器第一屏渲染完的时间,从浏览器白屏到数据填充的时间。如果首屏时间在2秒以内是比较优秀的,5秒以内是可以接受的,5秒以上就不可容忍了。用户会选择刷新页面或立刻离开。

  这一概念出来之后被很多网站所采用,已成为行业内评估用户体验的主要指标,形成了事实标准,之后被工信部采纳成为业界标准。

  老鱼:您觉得客户对性能的关注,现在对比以前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Wood:变化还是蛮大的,听云(基调网络)创业阶段的那段时间,很少有客户有这样的需求,当时第一个产品出来,只有4大门户有性能优化这方面的意识,其它网站还没有。

  这些年下来,整个互联网行业对性能问题都非常关注,其中电商尤为明显,因为电商经常会开展一些活动,如我们熟知的秒杀,双11等,如果活动期间用户进来需要排队,或者根本抢不到任何东西,用户体验肯定会很糟糕。因此互联网客户、电商客户对性能的要求非常高。

  老鱼:雷军在小米发布会上曾经说过:“抛开性能问题谈体验都是耍流氓”,但如何才能提升APP性能?对于广大的中小应用开发者来说,如果只是靠自己单薄的技术力量进行优化可能难度很大。因此会借用第三方的力量,如今国内有不少第三方平台和工具供开发者选择,如何正确选择,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Wood:创业公司和小团队确实没有精力去做性能监控、测试等一系列工作,对他们来说,扩展新的业务,开发新的功能是最重要的,因此选择第三方性能监测管理平台和工具是他们的非常好的选择。

  如何正确选择第三方性能监测与管理平台和工具,我认为主要有2点:

  选择SDK对APP性能的影响最小为非常好的

  所有第三方的性能监测与管理平台最终都是通过SDK注入到你的APP中去从而实现监测,注入肯定会给你的APP带来一定的性能影响,如果SDK注入严重拖累你的APP性能,那就没有必须做了。个人建议,选择时可以多拿几个不同平台的SDK做个测试,对比不注入和注入加载时间,选择对性能影响最小的。

  选择大厂服务功能更接地气、案例最丰富的为非常好的

  有些国内特色服务是很多国外厂商提供不了的,比如国外是没有运营商互联互通,南北互通的问题,也没有劫持问题,本地化大厂出品很重要,其次,案例越多,代表产品越成熟。

  老鱼:云计算的广泛兴起推动了APM市场的发展,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从技术角度讲您认为未来APM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Wood:云+移动是我们看到的未来2个发展方向,APM你必须提供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端到端,被动式到主动式的覆盖,才能完全满足用户服务的要求。

  老鱼:听云与国内其他APM公司有什么区别?

  Wood:听云团队在长期服务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客户的过程中积累了多年丰富的服务经验,我认为,目前听云在移动APM方面在国内是没有匹敌对手的。

  从产品的覆盖度上说听云是产品最全面的APM服务提供商,拥有听云App、听云Network、听云Server、听云CDN四条重要产品线。听云的四条主要的产品线完整覆盖了从用户端到服务器端、从主动式到被动式的监测点和监测方式。

  听云分为免费、专业以及企业版本,为不同需求的企业提供贴心配套服务。对于一家创业小微开发移动App的企业来说,前期团队小、技术积累且资 金有限,App要靠创意与速度拼杀进入市场,实现梦想,那么就可以用听云免费版本就可以充分满足他们在App上线后第一时间定位解决性能问题的需求,不用 他们再耗费成本雇佣专门的工程师排查问题,也不需要为了一个问题排查1-2周错过发展非常好的时机。对于已经有一定用户规模,且需要更加深度专业性能管理服务 的企业,则使用专业版就好了,用合适的价格获得超值的体验,而企业版则会提供更加灵活定制化贴身24小时管家式服务,切实满足复杂性能管理。

  老鱼:听云对客户的数据隐私和安全如何保障?会不会有客户担心用户数据,业务数据被你抓跑?

  Wood:客户对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都非常关注,性能数据还好,只是反应出故障点,客户最担心的是业务数据,用户敏感数据的安全。听云对产品有严格的要求,绝不允许将数据透露给任何的第三方。客户可以在听云后台设置禁止抓取的数据类型,客户还可以审计听云提取的数据,可以把敏感数据屏蔽或混淆,比如账号,密码等。

  听云Server针对不同的网络有不同的版本,听云也可以提供私有化部署,部署到私有机房,数据不会泄露出来。

  我们从技术手段上会默认最终用户参数加密隐藏,数据传输也会进行加密,充分保护客户业务隐私。我们目前已经获得绿盟的安全评估认可。

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