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风控官必读: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实践分析

  【IT168 评论】在风险偏好领域,国内银行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领先银行已经拥有成熟的风险偏好方法论和完整的风险偏好体系框架。借鉴国外风险管理实践并予以创新,可以帮助国内银行少走弯路。

多大本事干多少事:银行风险偏好分析

  完整的风险偏好体系与稳健的风险文化是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石,也是银行长期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国际金融协会(IIF)在2011年6月发表的《实施稳健的风险偏好架构,强化金融机构的经营》(Implementing Robust Risk Appetite Frameworks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中指出:“具有明确的风险偏好陈述书以及精心设计的风险偏好框架来支持决策过程对成功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已经表明,一个有效的风险偏好框架是关键的治理工具,也是健全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偏好陈述书以及风险偏好体系的建立可以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高层次方向指引说明,也可以使董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职能、监管机构、股东等各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得到统一。

  构建良好的风险偏好框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一直受到业界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然而,业界和监管当局在风险偏好领域存在大量有待完善之处。一些金融机构因为缺乏有效的风险偏好框架,未能有效识别其面临的所有风险,并根据其风险承受能力设置风险容忍度描述其风险轮廓,以设置具体的定量定性指标对其承担的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和描述——所有这些,均造成金融机构实际承担的总体风险高于其在特定资本、流动性和风险管理能力下能够承受的风险。而且,因为缺乏统一明确的风险偏好体系及传导机制,管理层和董事会并不能很好理解金融机构所承担的各类型风险,并进行相应的控制。

  金融机构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不断完善风险偏好管理,这不仅是追求有效风险管理之所需,也是与全球监管当局进行建设性对话的基础。随着巴塞尔协议的实施,银行的风险管理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监管部门在积极借鉴巴塞尔委员会倡导的风险管理基本原则并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越来越严的要求。在风险偏好领域,国内银行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领先银行已经拥有成熟的风险偏好方法论和完整的风险偏好体系框架。

多大本事干多少事:银行风险偏好分析
▲在国际领先银行实践中,先进银行常有一套清晰、书面及规范的流程用以审查其风险轮廓是否符合风险偏好要求

  国外领先银行的风险偏好框架以及风险偏好方法论是以失误为代价,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国外银行意识到风险偏好传导的整体失灵而造成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高于其整体风险偏好的重大影响,许多国外领先银行对其风险偏好进行了重新梳理。借鉴国外风险管理实践并予以创新,可以帮助国内银行少走弯路。

  国际先进银行风险偏好管理的特点

  我们在审阅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以及5家在风险偏好信息披露方面比较有特色的银行的基础上,结合资深监管机构组织(Senior Supervisors Group,SSG,该组织包括美、英、德等国的高级监管者)的研究报告,认为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的管理中存在如下普遍特点:

  风险偏好框架是银行战略决策工具。风险偏好框架应有助于推动银行战略决策和适当调整银行风险轮廓。通过风险偏好框架的构建,银行建立一种评估商业机会的风险、预算与战略意义以及影响银行风险轮廓的外部事件的通用语言。风险偏好框架针对银行在多种情景下的理想风险轮廓建立明确与前瞻性的观点,并阐明实现这风险轮廓的过程。风险偏好框架一般以风险偏好陈述开始,建立银行理想的业务重点边界,并阐明董事会在各业务、风险领域与某些情形下产品类型的理想方式。风险偏好框架能够灵活地适应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但是另一方面,风险偏好也需要足够明确和一致,以遏制战略漂移。风险偏好框架能够帮助企业处理意外事件,不仅为银行各业务条线的战略复审提供预期目标,还引导关于如何管理非预期经济或市场事件的定期研讨。风险偏好框架需要基于多种环境下的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通过前瞻性过程建立预期的银行总体风险轮廓。

  有效风险偏好框架需要银行有清晰明确的风险偏好治理,包括清晰界定董事会、高管层与业务条线各层次的职能职责。董事会主要的职能职责主要表现为结合高管层的意见,设置银行风险轮廓的总体期望。高管层要把董事会总体期望转化为对各业务条线的业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并监督各业务条线的具体执行情况。业务条线要在高管层制定的激励与约束范围内管理各业务条线的经营活动,他们的绩效部分取决于风险偏好框架下的绩效。

  在风险偏好框架内严格监控银行整体风险轮廓。根据风险偏好对银行总体风险轮廓进行持续和反复的评估。在国际领先银行实践中,先进银行往往有一套清晰、书面及规范化的流程用以审查其风险轮廓是否符合风险偏好要求。先进银行的风险偏好框架一般不仅仅只包含一系列风险损失容忍度或者限额,还应包含一系列的风险监控措施用以监控银行的风险轮廓。先进银行通常会在谨慎的方式下有意识地结合多种风险措施用以管理及减少银行的下行风险。这些措施的范围可以是动态与前瞻性的,也可以使静态与时点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超出单一监管指标的资本目标(经济资本、有形普通股权益及总杠杆)或在险资本额、净利润收入波动性或在险收益计算额、VaR(风险价值)限额、风险敏感度限额、预期损失比率、银行自身信贷息差、经济增加值等。监控的风险指标需要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如董事会、高管层或业务条线领导)使用不同的风险指标以管理银行整体风险偏好。举例来说,董事会关心的是银行经营活动中关键的脆弱部分,因而更关注的是更高层次更能直观表现公司总体现状的指标,而高管层的管理职责需要更细节及详细的指标以监控银行整体风险轮廓。此外,先进银行还通过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在全行推动风险偏好框架,以确保全行都致力于构建一个成功的风险偏好框架。

1
相关文章